館藏資訊
內容簡介 儒學不應僅是「思辯哲學」或「實踐理論」。從「半日靜坐,半日讀書」到當代身體觀,透過理學工夫論研究,反思儒學進入現代西方學術之轉譯過程,所產生的實踐脫落,召喚逐漸被學院哲學遺忘的實踐向度。 本書是一部探討宋明理學工夫論的著作,雖概括不同時代理學家,但貫穿其間的是儒學作為「實踐之學」的基本信念。儒學現代化過程中,在學科分類下被勉強劃入「哲學」學門,但哲學家一向擅長以理論的方式探討實踐,卻往往無法自己親自實踐。當代儒學也出現一個難題:學術化的儒家哲學如何「實踐」?如何不僅成為「思辯哲學」或「實踐理論」?如何避免「實踐的脫落」?此實是儒學現代化、學術化下的一項挑戰。 藉著回顧理學傳統的修養方法,尋找返本開新的可能。本書關注理學工夫的具體實踐與操作方法,如何被運作、展開;此訴求下,靜坐、讀書與與身體觀,是本書比較集中探討的理學工夫論面向。將工夫論研究,由思想文獻中靜態結構描述的「實踐理論」,返回實修實證的動態歷程之展現。使儒家哲學研究從心性形上學,往身體向度落實,發展成完整的「身心之學」。 名人推薦 理學做為成德之學,向來與生命實踐密不可分。實踐工夫成為理學家日常性功課,甚至以證本體為生命大事,那種古典求道精神的實踐神聖性,在當今學術專技化的客觀年代,已逐漸成為一種實踐理論之客觀研究。而當存在體驗化為抽象理論時,理學原初最濃厚的實踐動能與召喚力道,是否也將靈光消逝?本書作者的初發心,便具有這種存在的憂心與感受。換言之,身為現代的學者,作者仍懷有強烈的求道之古典關懷。本書的基本主題關涉:靜坐與讀書這兩種工夫論的辯證,而除了心性修養的傳統論述以外,作者亦吸收當代的身體實踐觀點,企圖更為完整地描述理學家身心一體轉化的體證內涵。現今從事理學工夫理論的研究者不算少,但在理論與實踐之間尋尋覓覓者已不多,在這種儒門淡泊的工夫遺忘的現代氣氛下,作者的懷古初心尤為可貴,其研究成果也值得觀察。──賴錫三╱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 現代儒學研究,儒家的工夫論常被本體論取代,而呈失語現象。此書真正立基於工夫實踐的立場,可做為現今儒者內聖學道德實踐之重要參考著作。──廖俊裕╱南華大學生死學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