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資料來源: 三民書局
3
0
0
0
0

淡水文化地景重構與博物館的誕生

  • 作者: 殷寶寧 著
  • 其他題名:
    • 學院叢書 ;
  • 出版: 臺北市 : 紅螞蟻經銷
  • 版本:初版
  • 叢書名: 學院叢書 ;3
  • 主題: 博物館學 , 藝術社會學 , 文化資產保存 , 新北市淡水區
  • ISBN: 978-986-95200-6-5 (平裝): NT$320
  • 資料類型: 圖書
  • 內容註: 含參考書目
  • 讀者標籤:
  • 引用連結:
  • Share:
  • 系統號: 005422855 | 機讀編目格式
  • 館藏資訊

    「博物館如何誕生?」是知名文化政策學者Tony Bennett曾提出的大哉問,在殷寶寧教授筆下,則翻轉成為探問臺灣獨特歷史與政治情境的本地疑旨,開展出值得關注的後殖民視野和社區焦點。 當前臺灣的文化治理研究,空間上聚焦於臺北、臺中、臺南、高雄等主要城市,時間上則專注於日治時期與戰後階段。相對於這個主導趨向,殷教授選擇淡水小鎮,以後殖民視線凝望馬偕牛津學堂與紅毛城代表的西方傳教暨商貿脈絡下的現代性權

    資料來源: 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 Google Books Amazon

    殷寶寧

    可能因為正巧出生地址是臺北舊城牆遺址,歷經著某些不斷地穿越邊緣的人生軌跡。住在外省籍人口較多的中山區北淡線鐵路邊,跨越鐵道去講閩南語為主的大同區上學;從法學院變成工學博士。在教育行政部門任職,負責校園建築事務。在廣播電台工作,不做廣播節目。在沒有建築系的大學裡教建築。可能因此對二元對立跟分類總是充滿疑惑,難以抗拒時空間轉換交替的奇魅。在不斷地穿梭之間,想尋找或融合、或平衡、或共存、或顛覆界線的諸般歷程中,生命從雙連、石牌一路向北到了淡水。循著淡水河的水流聲跡,想像著當年同樣在此停駐的馬偕博士,在空間中,探索著臺灣最初的博物館誕生,淡水的文化資產保存與地景變遷課題,從一座港口城市的歷史容顏,窺看著都市治理與文化想像,期盼召喚出更多人心中的那個淡水。

    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現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副教授,同時兼任教學發展中心主任與古蹟藝術修護學系主任。曾經任職於中央廣播電台、教育部、真理大學等機關學校;擔任文化研究學會秘書長與理事長等職務。主要研究專長為建築與文化研究、文化資產與博物館、都市研究等。曾出版《情欲‧國族‧後殖民—誰的中山北路》、《性別與設計:建築與女性主義的邂逅》等書。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