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抉擇的艱難 : 經典法律案例中的道德思考與決疑論判斷適用
- 作者: 貝鐸 (Bedau, Hugo Adam) 著
- 其他作者:
- 其他題名:
- Making mortal choices :: three exercises in moral casuistry
- 經典法律案例中的道德思考與決疑論判斷適用
- 人與法律 ;
- 出版: 臺北市 : 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
- 版本:初版
- 叢書名: 人與法律 ;80
- 主題: 法律倫理 , 個案研究
- ISBN: 978-986-477-454-8 (平裝): NT$300
- 資料類型: 圖書
- 內容註: 參考書目: 面165-185 附錄: 決疑論的歷史背景 譯自: Making mortal choices : three exercises in moral casuistry
-
讀者標籤:
- 系統號: 005422834 | 機讀編目格式
館藏資訊
◆當法律碰上道德,三個生死抉擇的狀況,你的選擇會是什麼? ◆理性判斷vs.良心煎熬;一場場猶如心理劇場的法律裁判 ◆輔大法律學系教授 吳豪人 ◆中正大學哲學系教授 謝世民?? ◆台大法律學院教授 顏厥安——專文推薦 案例一︰輪船翻覆,一艘只能搭載24人的救生艇擠進40人,要拯救最多人命,必須將16人拋入海。誰該被犧牲? 案例二︰5名洞穴探險者受困山洞,水盡糧絕。他們決定抽籤選定1人供其他4人分食以求最多人活命。但有人反悔退出,怎麼辦? 案例三︰20個印第安人的命運掌握在1名外來者手中,他要嘛手刃其中一人而讓其他19人獲釋,要嘛拒絕執行而由槍手將20人全斃了。他該如何選擇? ? 要針對以上每一個案例提出明確的解決辦法是極其困難的,它們的核心問題都在於︰「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個人應該做什麼?為什麼?」這樣的問題帶我們進一步思考,解決法律爭議是否需要道德理論?法律爭議可否被化約為道德問題,並以道德推理的方式加以解決嗎? 本書的原型是雨果.亞當.貝鐸教授於一九九五年春天在杜夫特大學開設的一系列講座。貝鐸教授在講座中選了三個著名的案例,包括真實發生的「美國訴霍姆斯案」,也有經典的虛構案例「洞穴奇案」和「吉姆的困境」,旨在讓讀者思考:當遭遇特殊情形,無論怎樣選擇都會導致有人喪生,我們該如何面對這樣的道德兩難?藉由理性的邏輯推演和真真切切的良心煎熬,貝多教授展示了「道德決疑法」這種已有千年歷史的倫理分析方法在當代依然具有影響力。 目的除了探索道德理論在司法過程中的角色,也為法律人與一般大眾增加哲學內涵,讓我們更加認識自己信仰的原則。? 出版社 商周出版 (城邦)
雨果.亞當.貝鐸Hugo Adam Bedau
美國哲學家,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Austin B.Fletcher榮譽哲學教授,致力於死刑的研究。一九六一年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先後任教於達特茅斯(Dartmouth College)、普林斯頓等知名學府。一生呼籲廢除死刑,作品涵蓋政治哲學與刑罰領域,包括︰The Death Penalty in America (1st edition, 1964; 4th edition, 1997), The Courts, the Constitution, and Capital Punishment (1977), Death is Different (1987), Killing as Punishment (2004);共同著作有《雖然他們是無辜的》In Spite of Innocence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