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15
0
0
0
0

正念父母 : 用正念培養親子間的美好連結

  • 作者: 赫區 (Hatch, Amber) 著
  • 其他作者:
  • 其他題名:
    • Mindfulness for parents :: finding your way to a calmer happier family
    • 用正念培養親子間的美好連結
    • 成為行家 ;
  • 出版: 臺中市 : 一中心
  • 版本:初版
  • 叢書名: 成為行家 ;2
  • 主題: 親職教育 , 親子關係
  • ISBN: 978-986-95686-6-1 (平裝): NT$448
  • 資料類型: 圖書
  • 內容註: 譯自: Mindfulness for parents : finding your way to a calmer happier family
  • 讀者標籤:
  • 引用連結:
  • Share:
  • 系統號: 005409406 | 機讀編目格式
  • 館藏資訊

    這是一本正念教養書,
    會讓所有追求自我成長與喜樂的父母愛不釋手。

    當我們下定決心將正念帶入家庭與生活,
    便有機會成為自己能力所及的最佳父母。

    ◎正念有助於教養
    在教養過程的種種混亂之中,正念是活在當下及保持冷靜的最佳利器。不管孩子幾歲,都可以運用正念做為教養的指導原則。

    親子關係的品質,不僅攸關子女的發展,也攸關日後他們與世界互動的方式。維持一種有愛、同理的態度,可以立即帶給你歡喜快樂,也可以讓子女在往後人生中,有更大量的同理心資源可以汲取。

    「掌控」和「高度理想化」並非成為好父母的要件。讓我們真正有辦法奮起去應付教養挑戰的,其實是「無論當下發生什麼,都能去迎接」的那個能力。

    正念的技巧很簡單,卻具有令人煥然一新的威力,我相信人人都能從中受惠。我希望藉著分享個人及其他父母的經驗,得以探究正念如何應用在家庭生活的各個領域,讓我們自己、我們的孩子以及更廣大的世界都能獲益。正念(尤其正念教養)對我而言是一件珍貴禮物,我希望能與更多人分享這件禮物。

    ◎正念的益處
    「正念」是指一種心理素質,當處在這個狀態時,我們會覺察到當下發生的事,包括對我們的身體、我們的思緒,以及周遭環境的覺察。它不是一種固定、集中的注意力,它所具備的特質輕巧多了:廣泛覺察當下發生的事。

    正念主要可以幫助我們:
    • 在緊要關頭保持冷靜。
    • 對子女及他人產生更多連結感。
    • 有耐心。
    • 全心投入活動。
    • 不脫口說出會後悔的話。
    • 明察事理。

    一旦我們實踐正念,便會開始看見真實的彼此,這樣可讓我們與自己以及周圍的人,有更緊密的連結。然而,如果我們只聚焦在注意力的練習,卻不帶任何溫度,那麼可能會導致冷漠,所以為了發展人際關係,我們需要加進幾項正面特質。

    佛法教導我們,在正念的基礎上,可發展四項特質:
    • 慈愛心(loving-kindness)
    • 慈悲心(compassion)
    • 歡喜心(joy)
    • 平等心(equanimity)

    我們需要這四種態度(佛法傳統上稱為慈、悲、喜、捨),才能與他人有和諧圓滿的連結,若缺少這些態度,衝突與苦難便會產生。這些特質也在家庭中扮演要角。

    如同正念,這四項特質也可「培養」,這意謂著,如果我們多加練習,便能感覺到更多慈愛心、更多慈悲心、更多歡喜心、更多平等心。我們可以讓感覺本身更強烈且更連貫,這樣對你自己和小孩來說,都具有既立即又持久的效益。

    我們可以學習如何將這些感覺擴展到平常的生活圈之外,如此便可以為自己及他人帶來快樂,豐富我們的人際關係。同時藉由發展這些特質,我們也在推動阻礙自己前進的界限,並提高自己本身愛與快樂的能力。

    ◎本書適用對象
    這本書專為想要一邊修習正念,一邊養育小孩的人而寫,主要訴求對象是父母(或準父母),但其他負責照顧小孩的人,例如祖父母或育幼業者,也能從中獲益。

    在家庭生活中,不管小孩幾歲,都可運用正念做為教養的指導原則。本書主要是從教養子女的最初幾年汲取實例,因為父母在這個階段通常需要尋找新方法來應對挑戰。

    這本書對所有父母來說都是一個解方,包括:
    ‧教養及正念的新手。
    ‧已經為人父母,但對於正念仍是新手的人。
    ‧已經修習正念,但正在尋求協助,欲將正念融入嶄新家庭生活中的人。

    ◎如何使用本書
    第一章簡介正念、正念教養、佛教淵源,以及正念在現代的運用。第二章說明如何將正念融入日常生活中。第三至九章深入檢視正念父母所面臨的各種機會與挑戰。第十章探究合乎道德的生活如何支持正念,第十一章討論如何向孩子引介正念。最後四章,亦即第十二至十五章,則是探索深化靜心修習的方法,包括建立正式靜心、尋求教學支援、參加靜修營,且全部是以家庭修習為考量。

    讀者如果正要展開教養之旅且初聞正念概念,那麼整本書都與你相關;孩子稍大的讀者可能想要跳過第三章(此章聚焦在產後幾週);已建立靜心修習的讀者可能不需要閱讀第十二章的靜心描述,但可能覺得第十三章的實際建議很有幫助,因為第十三章探討如何建立靜心同時兼顧家庭需求。

    雖然章節的安排是從頭到尾閱讀,但我也會建議讀者不妨「直接跳入」當下吸引你目光的章節,也許此刻你對管理不良行為或參加靜修等主題特別感興趣,那麼隨意選讀亦可。

    ◎精選摘要
    ‧ 正念讓我們保持冷靜、明察事理,故有助於我們教養子女。
    ‧ 正念是一種心理狀態,當我們處於正念時,就是將注意力放在當下的體驗,並覺察到自己。
    ‧ 我們可以經由練習來培養正念,讓它更頻繁且更容易產生。
    ‧ 正念讓我們更充分體驗一切,並對周遭及外界的人事物產生更多連結感。
    ‧ 正念源自佛教,但你不必成為佛教徒也能從中獲益。
    ‧ 決心以正念來教養子女,意謂著即將踏上充滿成長機會的旅程。
    ‧ 在一天之中,隨時都可激發正念,只需將自己帶回當下即可,而「呼吸」是集中注意力的絕妙所在。
    ‧ 抱持著正念,允許寶寶哭泣,如此可防止我們不知所措,也可向寶寶表明,我們愛他們的全部,最終將幫助他們承受自己的難受感覺。
    ‧ 我們腦中不停發出的聲音,有時只是在重複舊腳本,但這些舊腳本可能不再切中要領,不再有所助益。拿正念的火炬照亮它們,如此有助於我們對言語做出清醒的選擇。
    ‧ 抱持正念來說話,隨著練習越多將變得越容易,有朝一日,說話本身將成為一種正念活動。
    ‧ 對於言語的有用指南:請檢視言語是否真實、和善、必要且適時。
    ‧ 瞭解「不良行為背後必定有其原因」可幫助我們保持同理心,進而有助於我們以正念接受孩子具爭議的行為,並看清楚如何應對處理。
    ‧ 在緊張時刻提起正念,是需要練習的,但不需多久,正念便可成為面對激烈場景時的習慣性回應。
    ‧ 對強烈感覺保持開放的態度,可提供我們成長的機會。我們平日的處世之道可能不再適用。當我們不能轉移注意力時,就必須學習如何接受困境以及與困境共處。
    ‧ 即使只有些微的正式靜心,都能產生正面效益,但建立每日或將近每日的練習,有助於提高動力。維護每日習慣往往比視情況找時間更容易。
    ‧ 靜心的種類有很多種,最廣為流傳的是觀呼吸。它適合所有類型的人,也適合所有經驗階段。
    ‧ 「理想狀態」下的靜心與「不利條件」下的靜心,兩者看起來可能十分不同,但修習的技能是一樣的。
    ‧ 最好是每天在相同時間及地點練習,但如果不可行也不必擔心,可運用儀式來提供一致性。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延伸查詢 Google Books Amazon

    安珀.赫區(Amber Hatch)
    身兼作家、老師、人母、保母數職,靜心禪修逾七年,並協助推展家庭靜心班與靜修營。著有《擺脫尿布:寶寶如廁訓練》(Nappy Free Baby)及兩本正念著色簿。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