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資訊
夏目漱石探究人性代表作
《時代雜誌》評為二十世紀亞洲最重要的五大著作之一
收錄於日本高校教科書、日本電視台改編成「青色文學」動畫
「推薦這本探究人心的書,給渴望探究自己內心的人。」──夏目漱石
「那些平日看起來善良的人,至少也都是普通人。
不過一旦碰到緊要關頭時,誰都會變成壞人……」
《心》寫於夏目漱石四十七歲時,正值其文學全盛時期。當時夏目漱石歷經久病纏身、妻子尋短等困擾,萌生厭世之念,作品風格逐漸轉為內心深層的探索與自省。《心》直指人心陰暗面,映照人心最真實的面貌,把人性中最卑鄙的利己心態刻劃入骨,是一部孤獨且沒有絲毫救贖的沉重作品,為漱石晚年的代表作。
在小說中漱石提出了「金錢」和「情欲」是罪惡的,它們會使人產生自私、占有的心理,因此使人心突然產生變化。那些平日看起來善良的人,一旦面臨緊要關頭的時候,誰都會變成壞人,人心便會變得猙獰,即使是普通人也可以犯下滔天大罪。最可怕的莫過於,「人心」沒有辦法從表面辨別,「人心」可以輕易地突破良知,為了利己而做出傷害別人的事。
書中的老師便親身經歷因為「金錢」和「情欲」而變化的人心。老師最敬愛的叔叔,卻因為龐大的財產而背叛他;而老師也因為情欲因素背叛摯友,在忌妒心的作祟下將摯友逼上絕路。好友的自殺讓老師對自己至少在這世間還是正直的想法崩潰,沒想到自己跟叔叔一樣,都是自私自利的人。「總之,我是一個打算走正直道路卻滑了一跤的傻瓜,而且還是個狡猾的男人。但是能夠注意到這些的,如今只有上天和我。然而重新站起來,想再往前踏出一步時,我卻陷入不得不讓周圍的人知道事情真相的困境中。我極力想隱瞞到底,同時,我又不得不往前走。最後,我只有夾在兩難之間動彈不得。」老師背叛摯友,終其一生帶著罪惡感過著自我放逐的孤獨生活。
壞人並不是都從同一個模子裡製造出來的,面對「金錢」和「情欲」等緊要關頭時,人心鮮有不動搖者。人心的搖蕩,人性的明暗,亙古不變,總是有跡可循而難以理解。《心》是一部思想小說,藉由小說的情節剖析人性明暗,精細描述了人類自私與道德良心的糾葛。
夏目漱石
本名夏目金之助,1867年出生於東京。1893年自東京帝國大學英文系畢業。1899年赴英國留學三年,專攻十八世紀英國文學,回國後開始文學創作。1905年發表了長篇小說《我是貓》,大受好評並一舉成名。
夏目漱石自幼學習漢文,對東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詣,其作品風格更融合東西方文化的精華,在日本近代文學史上享有崇高地位,被稱為「國民大作家」。代表作有《我是貓》、《少爺》、《虞美人草》、《三四郎》、《心》等。1916年因胃潰瘍惡化辭世,享年四十九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