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資料來源: 三民書局
3
0
0
0
0

開放的心

  • 系統號: 005373049 | 機讀編目格式
  • 館藏資訊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集中營倖存者在生死之間的愛與希望◎✽每一天都是最後一天,每一刻都是新的起點✽胸口上,突發劇烈的疼痛,生死攸關,埃利.維瑟爾緊急進行開心手術。在手術室裡,他相信,自己將墜入最終的死寂。從生到死,充滿著情感、面容、記憶、對自己的質問、對上帝的探詢……他發現了一切,卻不包含虛空。他獲得有關存在與使命的思索成果。重獲生機。這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集中營倖存者、《夜》一書的作者、堅持不懈

    資料來源: 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 Google Books Amazon

    埃利.維瑟爾 (Élie Wiesel)
    1928年9月30日出生於羅馬尼亞,2016年7月2日逝世於美國紐約。

    他是作家、教師、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集中營倖存者。

    二次大戰期間他與家人被納粹送入集中營,父母和小妹罹難,他和兩位姊姊生還。1945年美軍進入集中營,營救受害者,維瑟爾當年17歲。戰後他前往法國,於巴黎索邦大學完成學業,並擔任數年猶太報紙記者。

    1958年出版第一本自傳著作《夜》(La Nuit)(原有800多頁,後來縮短為100多頁),描述他與家人在納粹集中營的遭遇,影響力與《安妮的日記》齊名,是美國和許多國家高中生與大學生必讀教材,以及研究納粹與二次大戰歷史資料。

    戰後有十年的時間,他一直無法提筆寫下集中營的恐怖經歷,因為找不到文字形容那樣的絕望。《夜》成為維瑟爾日後創作的基礎,文學與非文學著作近60本,多以法文寫作。他持續創作與演講,關心猶太人與其他受迫害族群的處境,呼籲世人譴責暴力與仇恨。

    1963年成為美國公民,1978年起任教於波士頓大學,1979-1986年擔任美國大屠殺紀念館委員會主席,1984年獲頒國會金質獎章,1992年獲頒總統自由勳章。

    1986年榮獲諾貝爾和平獎。諾貝爾獎委員會讚譽他是「人性的使者」、「充斥種族歧視世界中的重要精神領袖」。維瑟爾領獎時致辭表示:「不管世上何時何地有人類受苦受辱,我發誓永不沉默。我們一定要選邊站。保持中立只會助長壓迫者,而非受害者;沉默只會鼓勵暴虐者,而非遭受折磨的人。」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