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資料來源: 三民書局
9
0
0
0
0

無界之地 : 沙漠有多遼闊, 他們的心就有多荒涼。

  • 作者: 奧斯汀 (Austin, Mary) 著
  • 其他作者:
  • 其他題名:
    • Lost borders
    • 沙漠有多遼闊, 他們的心就有多荒涼。
    • 心祕徑 ;
  • 出版: 臺北市 : 大雁文化發行.
  • 版本:初版
  • 叢書名: 心祕徑 ;4
  • ISBN: 978-986-94287-2-9 (平裝): NT$280
  • 資料類型: 圖書
  • 內容註: 譯自: Lost borders
  • 讀者標籤:
  • 引用連結:
  • Share:
  • 系統號: 005373351 | 機讀編目格式
  • 館藏資訊

    沙漠有多遼闊,他們的心就有多荒涼。 在這個律法與地標失去作用的所在,神祕的大自然讓人無法看清她的真實面貌,卻深深牽制著在這裡生活的每個人:為羚羊流淚的牧人、在沙漠中失去愛人的車伕、看見妻子亡靈回家的男人、千里跋涉只想留住孩子的印第安女人、拋下一切、不斷旅行的傳奇女子…… ◎瑪麗・奧斯汀(Mary Austin)──美國「國家公園之父」約翰・繆爾的傳承者──女性和原住民權益的捍衛者──不斷探索邊界、

    資料來源: 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 Google Books Amazon

    瑪麗・奧斯汀 Mary Austin(1868~1934)
    美國自然文學代表作家,以稱頌自然、致力保存美國原住民文化與西班牙殖民文化而聞名。

    奧斯汀出生於美國伊利諾州。1888年,她與家人搬到美國西部後,不顧當時白人女性不應與男人獨處的禁忌,經常與牧羊人、印第安人、牛仔一起旅行。這些旅程,以及她與他們的友誼,充實了她的心靈,也成為她創作的養分。
    1891年,她與史塔佛・奧斯汀結婚。婚後,她為了協助先生還債而擔任教職,因此無法照顧智能障礙的女兒,並招來批評,這些壓力讓她幾度住院。在洛杉磯養病期間,她結識了雜誌編輯查理・盧米斯(Charles Lummis),並且認識了約翰・繆爾、女性主義者夏洛特・吉爾曼(Charlotte Perkins Gilman)、詩人暨劇作家喬治・史特靈(George Sterling),打開了創作視野。
    1905年,為了生活與工作,她不得不將女兒送至療養院。隨後,她參與洛杉磯「水權之爭」,並在事件結束後搬到卡梅爾(Carmel)藝術村,結識了作家傑克・倫敦、詩人諾拉・法蘭琪(Nora May French)、攝影大師阿諾・簡德(Arnold Genthe)。
    1907年,罹癌的奧斯汀拒絕手術,前往義大利旅行,遇見舞蹈家伊莎朵拉・鄧肯(Isadora Duncan),以及作家威爾斯(H.G. Wells)、康拉德、葉慈(William Butler Yeats)、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還有婦女參政主義者安・瑪汀(Anne Martin)。這趟旅程讓奧斯汀更有自信,接連創作出生涯重要作品。
    接下來的十多年,奧斯汀參與倫敦婦女參政權遊行、紐約女性及勞工運動、發表戲劇作品。她往來於紐約與卡梅爾,結識薇拉・凱瑟(Willa Cather)等作家,投入美國原住民文學研究,支持墨西哥革命,為印第安人發聲。
    1925年,奧斯汀定居於聖塔菲(Santa Fe)。健康不佳的她仍大量創作,與攝影大師安瑟・亞當斯(Ansel Adams)合作《陶斯鎮的波布羅》(Taos Pueblo),更投入社群活動,支持「印第安藝術基金會」,成立「西班牙殖民藝術協會」,關注環境保護議題,直到1932年去世為止。
    在二十世紀初,由於身處西部,加上身為女性,奧斯汀一直與「雙重邊緣化」奮戰。儘管如此,她並不自我設限,一共寫了三十多本書、兩百多篇散文和三個劇本,重要作品包括《無界之地》、《少雨的所在》(In Land of Little Rain)、《一個天才女子》(A Woman of Genius)、《旅行盡頭的土地》(The Land of Journey's Ending)⋯⋯等。

    在本書中,奧斯汀透過對自然、地域、文化、敘事邊界的探索,爬梳帝國主義、殖民意識型態,並透過故事中的多元人物(不同族群、出身、性別),觀照自然與人類、他者與個人的相互連結與影響。

    她曾經這樣描述沙漠:「如果這個沙漠是個女人,我很清楚她的模樣⋯⋯她充滿渴望,但不是一無所有;她堅忍包容,但不輕易動心──不,即使你獻出所有土地,她也無動於衷,絲毫不會逾越自己的欲望。」對許多讀者與評論者來說,這段文字描述的,也正是他們心目中的奧斯汀。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