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資訊
台灣的神佛或傳統宗教,往往帶有消災解厄的色彩或功能,人們將無解的難題與困境求助於神,神為常民和生界樹立一盞盞光明燈。以義勇風骨聞名的高雄後勁地區,相傳是鄭成功軍隊駐紮地的「後勁鎮」,鄭氏以血淚孤忠孕育後勁的人格底蘊。而這兩股一體的精神支柱,構成後勁人在環境運動史上的階段性勝利。
1987年6月,後勁居民反對興建五輕(第五座輕油裂解工場,座落於高雄煉油廠內,由二輕原地擴廠)汙染家園,以鳳屏宮的「反五輕自力救濟委員會」與劉永鈴的「反五輕西服店工作室」為主據點,自此展開漫長抗爭。長期抗戰意志力難持續激昂,就在群眾圍堵煉油廠西門2、3個月後的人氣低迷時,有應公竟首先發難,以超過6次「立杯」及6連發「聖杯」指示神明反五輕,從而使後勁人士氣大振!儘管五輕仍在1990年9月動工,1994年啟用,但政府也承諾在25年後遷廠。
本書的9次訪調,忠實登錄諸多反五輕耆老的對話,並專題報告半屏山、後勁溪的植被調查。保生大帝、神農、有應公及萬應公等主動「豎旗」反政府的神明,在反五輕運動扮演的角色為何?祂們對反五輕勇將們又產生何種影響?3年2個月的戰鬥,9,125天的等待,後勁反五輕的結局,是台灣世紀轉型的重大指標。
反五輕部分戰將可歌可泣的傳記,首度在本書披露。詳閱本書,當可窺見何謂真正的台灣精神與人格!
陳玉峯
台灣民間自然保育、文化改造的代表性人物。畢業於台灣大學植物系,台大理學碩士,東海大學理學博士。先後任教台大、逢甲、東海、靜宜大學,曾任靜宜大學副校長、靜宜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台灣生態學會理事長,現為「山林書院」負責人、台灣生態研究中心負責人。專業研究台灣山林植物生態與分類,積約40年台灣山林研究、調查經驗,從事生態保育運動與教育、社運、政治運動、自然寫作、生態攝影、社教演講等。2003年榮獲第二屆總統文化獎──鳳蝶獎。
1991年創設「台灣生態研究中心」。2000年創設全國第一所生態學系暨研究所,並捐獻、募款3千萬元,興建生態館。2003年10月成立台灣生態學會。著有「台灣植被誌」專書及其他論述、散文等數十冊。2007年辭職,勘旅全球、搶救熱帶雨林,並學習、探索台灣宗教哲學。2012年開創「山林書院」。
楊國禎
台大植物系學士、碩士、博士;自然資源保育科高考及格;曾任職台大助教、林業試驗所,現任靜宜大學生態學系副教授。積30年研究植物分類、植物生態之本土經驗,長期為提升自然科學水準而默默耕耘,足跡遍佈各大高山、東西大多數山嶽、離島,舉現世台灣植物經驗暨獨到見解,幾近無人敢稱其右。而古道熱腸,襄贊社運、環運種種研究、調查,始終以幕後之姿無怨無悔大付出,堪稱台灣水牛精神之典範。近年亦願為各項社會公益走向台前,現任台灣生態學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