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三民書局
館藏資訊
1860年,面對出賣革命同志的誣指,法院卻不受理反控的申告,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放下手邊《資本論》的寫作,力抗詆毀,詳述成書,十年後終於真相大白,得雪其冤。雖然有人以為馬克思在有生之年,因此案分心未能完成《資本論》,但馬克思認為應不昔代價、除惡務盡,追尋無法在法庭上獲得的真理與正義…。 《我的正義法庭》是政論家金恆煒近年政論精選。在台灣混亂的政局中,金恆煒以「正義法庭」為
資料來源:
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
Google Books
Amazon
金恆煒 名政論家、《當代》雜誌創辦人
畢業於台灣輔仁大學歷史系,原籍中國浙江。其父金溟若(原名金志超)為作家、翻譯家。青年時受魯迅指導拉拔,後應許壽裳之邀來到台灣,先後擔任編譯館編審、國立台灣大學中文系副教授。1948年許壽裳被殺,金溟若斷然離開台灣,但1950年又因國共內戰而輾轉到台,最後終老台北。
身為外省第二代,金恆煒卻不曾深陷省籍的泥淖,徹底而捨身地認同台灣。早年獲派中國時報系駐美國編採,後擔任副刊主編、副總編輯等職。1986年創辦《當代》雜誌擔任總編輯,致力引進歐美思潮,成為當時台灣知識界重要且進步的知性刊物,對於台灣新文化的形塑與思想水平之提昇影響甚鉅,
除此之外,《當代》更是金恆煒長年關注台灣本土化和民主化運動、爭取媒體獨立的具體實踐。期待以媒體改造社會,其尖銳的筆鋒,刺入台灣歷史、政治、文化、教育等諸多層面,解構台灣荒謬的黨國政治,更時時以外省的身份為鑒,批判不以台灣為主、不以人民為意的政治人物;以倡議民主與自由的外省前人為模範,追尋台灣本土的認同價值。
著有《民主內戰的必要》、《解構「他,馬的」:爆破「黨國」最後的「神話」》等書。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