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2
0
0
0
0

我對真理的實驗 : 甘地自傳

  • 作者: 甘地 (Gandhi, M. K.) 作
  • 其他作者:
  • 其他題名:
    • The story of my experiments with truth :: an autobiography
  • 出版: 臺北市 : 遠流
  • 版本:初版
  • 叢書名: 綠蠹魚
  • 主題: 甘地 (Gandhi, Mahatma, 1869-1948) , 傳記
  • ISBN: 9789573273349 (平裝): NT$340
  • 資料類型: 圖書
  • 內容註: 譯自:The story of my experiments with truth:an autobiography
  • 讀者標籤:
  • 引用連結:
  • Share:
  • 系統號: 005332353 | 機讀編目格式
  • 館藏資訊

    本書影響了曼德拉、翁山蘇姬、屠圖大主教、馬丁‧路德‧金恩、達賴十四世等眾多後世寫下歷史的重要民權運動人士

    愛因斯坦、馬丁路德‧金恩、歐巴馬、美國前國務卿馬歇爾一致推崇
    美國哈潑柯林斯出版社評選,20世紀激勵人心最重要的100本書之一

    ★紐約時報暢銷書
    ★美國亞馬遜書店人物傳記類第一名
    ★英國亞馬遜書店政治人物傳記類第二名

    林懷民 雲門舞集創辦人
    南方朔 知名社會評論家
    馬家輝 作家
    張鐵志 《號外》雜誌主編兼聯合出版人
    劉維公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
    一致推薦閱讀

    My Life Is My Message.
    我的生命無他,唯真理實驗而已。
    不管這條道路有多難行,我憑藉著手上的亮光一路前行,
    路途上我經常瞥見微弱的亮光,指引著絕對真理。

    世人稱為「聖雄」的甘地,自1925年開始在雜誌上連載自己的自傳,於1929年正式出版。他在自傳中以平實的文字,敘述自己傳奇的人生歷程,談論自己的挫折和信念,詮釋了自己「非暴力」的思想,為他的非凡人生留下擲地有聲而不斷流傳的見證。

    甘地從自己的出生、成長開始寫起,詳述自己的家庭生活和求學生涯,一直記錄到他後來參與的政治活動,完整闡述了他的人格特質與其堅守的理念,尤其是他對「真理」此一信念的追求及實踐。他在書中誠實寫出自己曾經犯下的錯誤,深感懺悔,包括說謊、貪圖情慾、違背誓約、眷戀物質等等。

    這本樸實謙和的自傳能讓讀者深入了解甘地的信念是如何形塑而來,並震懾於如此瘦弱的身軀,如此安靜謙卑的人,竟飽含如此強大的力量,得使印度從英國的統治下獨立,並用他的道德力量影響了整個世界。而他的價值觀只有簡單的兩個詞:真理,非暴力。

    甘地把人間物慾降低到極限,一生奉行著極簡生活,將最羸弱的精神力量推廣至無窮,篤定虔信愛的力量可以化解仇恨與對立。為了表達政治反抗,甘地一生共絕食18次,坐牢15次,身體力行倡導非暴力主義,完全印證他自己的名言:My Life Is My Message.

    本書影響了後世眾多民權運動人士,如曼德拉、翁山蘇姬、屠圖大主教、馬丁‧路德‧金恩、達賴十四世,這些人依照甘地的理想,學習他的人生哲學,跟著他的故事實踐理想,帶領自己的國家和追隨者,希望脫離強權的壓迫和歧視,獲得更自由獨立的生活。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延伸查詢 Google Books Amazon

    穆罕達斯‧卡朗昌德‧甘地(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

    1869年,甘地出生於印度西部,父親是當地的官員,19歲時遠赴英國留學,進入倫敦大學主修法律。畢業回國後曾在孟買執業,但表現並不特別突出。1893年,他被公司外派至南非工作,目睹當地的印度移民權利遭到剝奪,因此開始進行抗議和遊說,反對種族歧視,這是他參與社會政治活動的開端,也逐漸形成公民不服從以及非暴力抵抗的意識。

    一戰爆發後,甘地回到印度,號召印度人民加入英軍,希望藉由表現忠誠,換取英國信任,同意印度獨立,可惜此舉並未成功。戰後,他參與印度國大黨的獨立運動,以不服從、不合作、絕食抗議等方式引起國際關注,多次遭到英國政府逮捕,但是服刑時間都不長。這段期間,甘地發起的抗議活動包括抵制英國貨、抵制英國學校、抵制法律機構、辭退英國政府工作、拒絕繳稅、拋棄英國授與的稱號及榮譽等等。

    1930年,為了抗議殖民政府的食鹽公賣制,甘地率領抗議民眾徒步從德里走到艾哈邁達巴德海邊,總計遊行了400公里,上千民眾寧可走到海邊取鹽,也不願意繳稅給政府。這是甘地發起的抗議遊行中最有名的一次。

    二次大戰期間,英國希望印度人民從軍,但甘地希望英國政府答應在戰後讓印度獨立,作為交換,而英國政府拒絕了,甚至試圖製造印度內的宗教紛爭。

    1947年,他與英國駐印度最後兩任總督合作制定印度獨立與分治方案,並於8月15日公佈,印度也正式獨立,此時開始有追隨者尊稱他為聖雄。可惜這樣的獨立並不完美,印度國內的印度教和伊斯蘭教徒水火不容,最後甘地只能接受讓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別獨立的方案。政權交接那天,甘地沒有慶祝印度獨立,而是獨自為了分治而傷心。有人不滿分治方案,認為是甘地的錯,雙方宗教的衝突暴動不斷,甘地繼續選擇絕食抗議,雖然局勢一度因此穩定,但是1948年1月30日,一名印度教狂熱份子朝他開槍,結束了甘地偉大的一生。甘地中彈倒地時,仍然以手勢表示寬恕兇手,並加以祝福,完全貫徹自己的信念。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