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資訊
有些痛苦的經歷,深刻到可以通向永恆,幾乎變成是神聖的。沒有必要假裝它已經不存在,又或者假裝已經昇華。有些痛苦,讓我感受到自己曾經愛過。
「我希望,我的經歷可以給那些選擇不同路向的人,提供一個參考的角度。
也希望他們因此得到鼓勵,勇於訴說自己的故事。」——何式凝
誰是何式凝 ? 良師、才女、蕩婦 ?
她是香港大學副教授,在學生及同事眼中,是一位良師、才女,在衛道人士看來,卻是一位「蕩婦」。在資源匱乏的年代以及雙親不甚和諧的家庭氣氛下長成,養成她敏感的性格;但求學時教會學校的嚴厲教條壓迫,卻又激發她日後無畏強權、勇於挺身反抗不公的剛烈特質。何式凝的人生經歷如戲,但一幕幕情節甚至比電影更具張力。
從恩怨愛憎到煥然新生,她道盡一個女人對情感、信仰、性與愛的領悟
研究情慾和性別議題的何式凝,曾用了二十年的歲月,與一個男人經歷感情關係的可能;她稟承自己對「關係」的想像,認為純粹的愛能跨越一切——即使這個對象是一位男同志。而在歷經與他人不同關係模式的多段變奏後,質疑婚姻,提倡多元關係,敢言更敢為的何式凝,最終在一段長達十年、各居兩地的感情上找到了依賴。這段關係疏離又親密,既獨特且純粹,因為對方是個已婚男子。邁進人生下半場,歷經大病的她更以近五十之齡初學芭蕾,拍攝紀錄片,接受生命中的悲喜哀樂,同時,也寫下自己獨特的人生經歷。
誠實、真切,近乎自剖。肯定痛苦的價值,苦痛才有其價值。
她寫下的,正是自己對此生感情、家庭、慾念、疾病、信仰的反思。
她的人生,恰似所有在愛慾、生命、信仰中沉浮、一如你我者的寫照。
她的故事,更能讓你體會一個女人如何在感情飄泊徬徨、死生歷劫後脫胎換骨,重獲煥然新生的力量。
何式凝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研究領域涵蓋男同性戀、女性情慾和多元關係等課題,是香港及中國少有的性別及性慾研究專家,近作有與曾家達合著的《從情慾、倫理與權力看香港的兩性問題》,以及《Sex and Desire in Hong Kong》。
二○○七年遊學日本意外跌傷手腕後,何式凝開始反思自己的學術與人生。她拍攝紀錄片,打破傳統的知識生產模式,建立新的社會學研究方法。
除了教學和研究,何式凝曾主持多個廣播節目,包括「形形色色何式凝」、「今夜陽光燦爛」、「有武心情」、「顏式生活」等,培養出一群另類粉絲。
二○一三年嘗試多媒體劇場,創作出舞台劇《何式性望愛》。
何式凝遊走於藝術與學術之間,談情說性,樂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