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培根的三習作
- 作者: 利特爾 (Littell, Jonathan) 作
- 其他作者:
- 其他題名:
- Triptych :: three studies after Francis Bacon
- 出版: 臺北市 :[新北市新莊區] : 行人文化實驗室出版 ;大和總經銷
- 版本:初版
- 主題: 培根 (Bacon, Francis, 1909-1992) , 繪畫美學 , 藝術評論
- ISBN: 9789869087728 (精裝): NT$420
- 資料類型: 圖書
- 內容註: 含索引 譯自:Triptych:three studies after Francis Bacon
-
讀者標籤:
- 系統號: 005340614 | 機讀編目格式
館藏資訊
法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是20世紀最具代表性的畫家之一,在2013年的紐約佳士得拍賣會上,他的畫作《佛洛伊德肖像三習作》(Three Studies of Lucian Freud)以1億4240萬美元(約42億新台幣)成交,打破挪威畫家孟克(Edvard Munch)作品《吶喊》(The Scream)的紀錄,締造藝術品拍賣價新高,成為藝術市場中最具價值的畫家之一。
這位出生於愛爾蘭的英國畫家終其一生畫著人的軀體,以扭曲誇張的形體樣貌,試圖捕捉人體最私密的感官感受。法國重要後現代主義哲學家德勒茲(Gilles Louis René Deleuze)在其著作《法蘭西斯.培根:感官感覺的邏輯》(Francis Bacon: Logique de la sensation)中指出,培根的繪畫在現代繪畫的抽象性和形象性之中遊走,開拓了第三條路,因此給予高度評價,但也有不少人批評,培根的繪畫缺乏最基礎的輪廓再現技法。培根的人生與他的畫作一樣極富爭議性,惡劣的父子關係、怪異難相處的性格、聲名狼籍的同性感情生活等等,我們似乎能從他的畫作看出他無路可出的人生。
以殘酷筆調的《善心女神》(Les Bienveillantes)獲得法國鞏固爾文學獎並成為百萬暢銷作家的強納森.利特爾,藉著2010年前後歐美舉辦大規模培根回顧展期間,深入研究其作品、爬梳影響培根至深的多位重要畫家及其作品源流,透過認真的研究援引與自我辯論,穿插畫家精彩的人生軼事成為此書。作者的書寫在賞畫者、評論者、文學家、歷史學者、崇拜者角色之間流暢轉換,從文學、繪畫、攝影、電影、歷史、宗教、心理學等角度切入,精闢剖析培根的創作和性格,摸索著我們能如何在當代看待這位曾經被認為「病態」、「可怕」的藝術家。
培根回顧展之一的策展人曼紐耶拉.梅納(Manuela Mena Marques)說:「培根是個痞子,而痞子當然是騙子。」在作品中看似與他人採取了相同的姿勢或處理方式,是巧合還是刻意?是致敬還是嘲諷?是回憶的反射還是當下的解放?反覆出現的齜牙裂嘴的長脖子無眼生物、三腳架、睜不開的眼睛,又有著什麼意涵?他的確不想讓人輕易看出他想說什麼,因此總是讓畫作說出了迂迴難解的故事,那我們是否應該放棄仰賴畫家來提供解釋,轉而訴諸畫作本身來解讀?
本書獲培根遺產受託單位授權,全彩收錄培根的重要畫作約70幅,以及數張珍貴生前留影。培根最著名的畫作形式為「三聯作」,引用自西方神話和宗教的形式。培根本人首先否認了三幅畫之間的敘事可能性,但能以移動的方式和順序去看這些畫;同一系列中的三幅之間互相反映,但無法互相替代,但都表達出同樣的傾向與想望。強納森‧利特爾在本書結構上,也模仿這樣的形式,對培根其人其畫採三部分進行剖析。
觀看培根的畫作,我們經常被逼著不得不面對湧現的焦慮與痛苦,這是培根以敏銳易感的眼睛所看見的世界。透過強納森.利特爾的精彩解讀,讀者不僅可以更了解這位重要且受人議論的畫家,彷彿也更能體會培根對生而為人/肉身的脆弱與掙扎所流露出的憐憫與摒棄。
書籍重點
來自《善心女神》作者強納森.利特爾,一組認真易讀的研究,帶領我們更接近藝術家培根「對肉身的憐憫」。──Brian Dillon,英國《衛報》。
培根作品傳達的並非一具軀體的形貌為何,而是一具軀體的感受為何。本書針對如此深刻的命題,由文學、音樂、詩、攝影、繪畫、電影、心理學各角度予以解讀。推薦給所有欲進一步理解培根殘酷的愛的欣賞者,以及有志於藝術評論的文字工作者。──黃亞紀,亦安畫廊台北負責人。
◆本書獲培根遺產受託單位授權,全彩收錄培根約70幅重要畫作及數張珍貴生前留影。
◆法國鞏固爾文學獎得主、百萬暢銷作家、《善心女神》(Les Bienveillantes)作者強納森.利特爾最新藝術主題著作。
◆從文學、繪畫、攝影、電影、歷史、宗教、心理學等角度切入,深入剖析培根的創作及性格。
強納森.利特爾 Jonathan Littell
法裔美籍,1967年生於紐約,出身19世紀末由俄羅斯移民至美國的猶太家庭,是作家羅伯特‧利特爾(Robert Littell)的兒子。兒時於巴黎成長,後赴美國就讀耶魯大學。利特爾家族從未直接遭遇歐洲猶太人的命運,但強納森‧利特爾仍在猶太人的歷史包袱下成長,因此,猶太人的際遇亦成為其創作靈感來源。於耶魯求學三年之後,他在聯合國安排下赴巴爾幹半島進行飢餓救援行動,七年時間足跡遍及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車臣共和國、阿富汗、剛果、俄羅斯。2001 年時,他決定全心投入寫作。39歲撰寫的《善心女神》(Les Bienveillantes) 一書,榮獲2006年度龔古爾文學獎和2006年度法蘭西學院小說大獎,至今已累積百萬本銷售量。他在2006年兩次入籍法國失敗後,最後終於在2007年拜該小說之賜取得法國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