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碎片 : 侯麥短篇小說集
- 作者: 侯麥 (Rohmer, Eric) 作
- 其他作者:
- 其他題名:
- Friponnes de porcelaine
- 出版: 臺北市 :新北市新莊區 : 蔚藍文化出版 ;大和總經銷
- 版本:初版
- 叢書名: 蔚藍文學 ;1
- ISBN: 9789869051880 (平裝): NT$350
- 資料類型: 圖書
- 內容註: 譯自:Friponnes de porcelaine
-
讀者標籤:
- 系統號: 005347781 | 機讀編目格式
館藏資訊
一窺法國新浪潮電影大師侯麥超凡的想像力泉源「最早我追求純文學,完全不受電影影響的文學志業,後來反而成了我創作電影的養分。」──侯麥侯麥最早的夢想是成為作家,而他這些未多加修飾、完全出自他手筆且契合他們那個時代的小說,等於是故事、諺語和喜劇輪替上陣的一部視覺佳作。 本書搜羅了八篇侯麥從一九四○年到一九五○年間寫就,但從未出版過的短篇小說,這些小說成為他後來攝製電影的原型:〈一天〉是《飛行家的妻子》的
艾力克.侯麥 Eric Rohmer, 1920-2010
在成為艾力克.侯麥之前,他先是莫里斯.謝赫(Maurice Scherer),是個野心勃勃的年輕作家。二十歲的莫里斯.謝赫負笈巴黎,於亨利四世中學攻讀高等師範學院文學組預備課程,期間,他完成多首詩、文章、短篇小說,和各式筆記,並全心投入首部小說創作。
一九四○年代後期開始,改名艾力克.侯麥的莫里斯.謝赫全心投入位於拉丁區的電影俱樂部上,同時撰寫文章發表於《現代》、《電影雜誌》、《電影快報》、《藝術》、《電影筆記》等刊物,一九五七年他更成為《電影筆記》的總編輯。
六○年代中期到八○年代初,侯麥所執導的影片,大部分的劇情在成為電影前,早已寫成短篇小說或文章,他的《道德故事》系列電影因此有一種深度和前後的一致性,接下來《喜劇與諺語》系列的部份影片也是如此。這是電影史上少見的案例,而這一點之所以成功,完全要歸功於他深厚的文學底子,他甚至能在年代相隔甚遠之後,將自己的文字予以塑造、再塑造,創造出侯麥式的電影。
如此風格獨特的電影,一步步奠定了他在影壇的重要地位:一九八三年他以《沙灘上的寶琳》拿下柏林影展「最佳導演銀熊獎」,一九八六年以《綠光》一片榮獲威尼斯影展最高榮譽「最佳影片金獅獎」及國際影評人費比西大獎。二○○一年,威尼斯影展評審團頒給他「終身成就金獅獎」。
二○一○年大師病逝於巴黎,《每日電訊報》的訃聞稱他是「法國新浪潮最常青的電影人」。
導讀
安東.德 貝格(Antoine de Baecque)
1962年生於法國,巴黎南泰爾(Nanterre)大學電影史教授,電影戲劇評論家及出版人。
曾主編《電影筆記》(Cahiers du Cinéma)及《解放報》文化版。
著有《楚浮傳》、《高達傳》,
2014年與諾爾.艾柏合著出版《侯麥傳》(繁中版預計2015年12月出版)。
諾爾.艾柏(Noël Herpe)
1965年生於法國,巴黎第八大學助理教授,作家及電影史學家。
出版過多本關於法國導演René Clair及Sacha Guitry的書籍,
2014年與安東・德・貝格合著出版《侯麥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