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的門
- 作者: 布魯克 (Brook, Peter, 1925-) 著
- 其他作者:
- 其他題名:
- 對於表演與劇場的思考
- The open door :: thoughts on acting and theatre
- 出版: 臺北市 : 書林出版 :紅螞蟻經銷代理
- 版本:初版
- 叢書名: 愛說戲 ;14
- 主題: 劇場藝術 , 演員 , 戲劇
- ISBN: 9789574453276 (平裝): NT$280
- 資料類型: 圖書
- 內容註: 參考書目:面170 附錄:劇場就是玩-彼得.布魯克的戲劇遊戲 譯自:The open door : thoughts on acting and theatre
-
讀者標籤:
- 系統號: 005286852 | 機讀編目格式
館藏資訊
從《李爾王》到《卡門的悲劇》,從《馬哈/薩德》到《摩訶婆羅達》,彼得‧布魯克的劇場創作不斷推陳出新,引領劇壇風騷長達五十餘年。 觀眾來到劇場尋找生命,但劇場中呈現的生命,勢必不同於在劇場外得到的生命,這是一個哲學的悖論;演員得精心準備,但必須隨時願意放棄準備的成果;導演最可靠的工具,就是很容易覺得無聊……彼得‧布魯克以他劇場生涯的軼事為例,為這些定律做了最佳註解。你也可以看他跨越時空、侃侃而談他
彼得.布魯克(1925-)
出生於倫敦,就讀牛津大學期間創辦了電影社。曾在皇家莎士比亞劇院擔任導演,1971年在巴黎創辦國際劇場研究中心,後改名國際劇場創作中心,並遷入北方滑稽劇院至今。目前已執導超過50部作品,且迭有新作。
重要劇目有《愛的徒勞》(1946)、《月暈》(1950)、《哈姆雷特》(1955)、《橋上一瞥》(1956)、《暴風雨》(1957)、《李爾王》(1962)、《中士莫斯葛列夫之舞》(1963)、《馬哈∕薩德》(1964)、《伊底帕斯》(1968)、《仲夏夜之夢》(1970)、《雅典人泰門》(1974)、《烏布王》(1977)、《飛鳥大會》(1979)、《卡門的悲劇》(1981)、《櫻桃園》(1981)、《摩訶婆羅達》(1985)、「宗教三部曲」:《提爾諾.波卡》、《黑天之死》與《大宗教裁判》(2004)等。近期作品有《短打貝克特》(2007)、《愛是我的罪惡》(2008),以及曾來台上演的《希茲威.班西死了》(2006)、《何以如是》(2008)。
他執導過多部電影,包括《如歌的中板》(1960)、《蒼蠅王》(1961)、《馬哈∕薩德》(1966)、《摩訶婆羅達》(1988)、《哈姆雷特的悲劇》(2001)等,也曾執導歌劇《費加洛婚禮》(1949)、《包利斯.古德諾夫》(1948)、《浮士德》(1953)及《尤金.奧涅金》(1957)等。出版過的書籍有《空的空間》(The Empty Space, 1968)、《變動的觀點》(The Shifting Point, 1987)、《沒有秘密》(There are No Secrets, 1993),前書1995年於美國出版時,改名為本書《開放的門》,以及《時光穿梭:回憶錄》(Threads of Time: Recollections, 1998)、《召喚莎士比亞》(Evoking Shakespeare, 1999)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