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許可證 : 人類何時開始需要批准才能移動?法老時代、中國漢朝到現代國家, 一部關於護照的全球文化史
- 作者: 畢克斯拜 (Bixby, Patrick), 著
- 其他作者:
- 其他題名:
- License to travel :: Cultural history of the passport
- 人類何時開始需要批准才能移動法老時代中國漢朝到現代國家一部關於護照的全球文化史
- 人類何時開始需要批准才能移動法老時代中國漢朝到現代國家1部關於護照的全球文化史
- 出版: 臺北市 : 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
- 版本:初版
- 主題: 世界史 , 文化史 , 移民
- ISBN: 9786263104723 (平裝): NT$420
- 資料類型: 圖書
- 內容註: 譯自: License to travel : a cultural history of the passport
-
讀者標籤:
- 系統號: 005524561 | 機讀編目格式
館藏資訊
◥◣◥◣◥◣人類何時開始需要批准才能移動?◢◤◢◤◢◤旅行許可證和護照在歷史上因為哪些目的或事件,而以不同的形式誕生?背後象徵了多少權力的賦予和剝奪? 從古埃及的泥板,到馬可波羅的絲路通行金碑,到中世紀的紙頁文件,到十九世紀的護照和簽證,乃至近年的疫苗護照和健康碼的出現,人類社會曾設下多少種形式限制移動的自由,而這些限制又意味著什麼?本書蒐羅了許多從古到今與「護照」相關的文化軼事,讓我們仔細思考這些作為「身分證明」兼具「移動許可」的各種物件,如何改變我們對身分與自由、疆界與家國、人權與秩序、公民與移民的看法。每一次的離開與返還,從不那麼理所當然。邊境海關不必要的審查,窘迫的逃亡和嶄新的開始,淚流滿⾯的離開和充滿希望的抵達……我們最難忘的經歷總是涉及護照。這是一本關於不可或缺的證件——旅行許可證/護照/Passport——的全⾯⽂化史,並探討它如何塑造藝術、思想和⼈類體驗,同時幫助定義現代世界。這本書帶讀者⼊⼀段迷⼈的旅程,從法⽼時代的埃及和漢朝的中國,到如今的護照管制和擁擠的難民營。順著歷史軼事,將脆弱和欲望的親密故事與世界電影、⽂學、藝術、哲學、政治中的⽣動例⼦聯繫起來,凸顯旅⾏證件在我們於國際移動時對我們⾝體的控制。全書在每⼀個轉捩點都有意想不到的發現,揭露護照作為控制個⼈⾃由和政府監視的⼯具,強⼤到⾜以定義我們的⼈性。 / / / / / 一九一四年以前的世界是屬於所有人的。人們想去哪裡就去哪裡,想待多久就待多久,不需要別人的同意和批准。當時的人上下船時,不必接受詢問或質疑,也不必填寫今天所需的眾多證件。在以前,邊境不過是象徵性的邊界,人們可以像穿過格林威治子午線一樣無憂無慮地穿越它們。──茨威格/《昨日世界》 ◥◣◥◣海內外各界好評◥◣◥◣阿潑/《憂鬱的邊界》作者張正/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創辦人張守慧/猶太文學與意第緒語研究者、文藻外語大學德國語文系教授、圖書館館長
派屈克•畢克斯拜Patrick Bixby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新跨學科藝術與科學學院的英語教授,學術興趣涵蓋多個相關領域,包括流動性研究、現代主義研究、愛爾蘭研究以及後殖民理論和批評,並教授這些領域的課程以及小說史、電影史、文學批評史、當代批評理論、跨學科研究方法。
他二○○九年的第一部專著《塞繆爾‧貝克特和後殖民小說》(Samuel Beckett and the Postcolonial Novel),揭示了貝克特的小說是後殖民寫作如何處理私人意識與公共生活之間的關係,以及小說形式與文化環境關係的一個顯著例子。二○二二年發表的《尼采和愛爾蘭現代主義》(Nietzsche and Irish Modernism),展示了這位備受爭議的德國哲學家之思想,如何在愛爾蘭現代主義文化標記的出現和演變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同年,另完成了《無人陪伴的旅行者:凱瑟琳•墨菲的著作》(Unaccompanied Traveler: The Writings of Kathleen M. Murphy)的編輯工作,收集了一位非凡但鮮為人知的愛爾蘭作家的十二篇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