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資料來源: 三民書局
19
0
0
0
0

寫字療疾 : 臺灣文學中的疾病與療癒

  • 作者: 林秀蓉 譯
  • 其他作者:
  • 其他題名:
    • 臺灣文學中的疾病與療癒
    • Illness and narratives
    • 綠蠹魚
  • 出版: 台北市 : 遠流
  • 版本:初版
  • 叢書名: 綠蠹魚
  • 主題: 臺灣文學. , 文學評論. , 病理學. , 文集.
  • ISBN: 9786263611900 (平裝): NT$420
  • 資料類型: 圖書
  • 內容註: 含參考書目
  • 讀者標籤:
  • 引用連結:
  • Share:
  • 系統號: 005524772 | 機讀編目格式
  • 館藏資訊

    26位作者合寫,反映時代的疾病之書。瞭解臺灣「疾病文學」的重要讀本。 疾病編年,文學度日。寫給曾經、正在或即將被疾病考驗的我們。 疾病是人類共同的、普遍的、恆久的身體經驗,並與人類的社會、政治、環境等多面向有著複雜交錯的關係。疾病書寫反映時代,如何與疾病共存,是所有人類的共同課題。《寫字療疾》由26位作家、學者、醫師共同刻畫臺灣疾病的多元面貌,針對臺灣文學中經常書寫的傳染病、精神疾病、集體創傷、慢性病以及近年來備受重視的長照等五大主題。內容從疾病文學擴及醫療史、生活史與醫療從業人員、患者的前線觀點。從作家如何將疾病體驗轉化為創作力量,延伸至疾病的社會與歷史背景的探討。還好有文學,還好作家記錄下大疫病與小毛病,見證銘刻在身心上的傷痕,抒發與慢性病共處及陪伴老病的心路,於是,文學提供了另一種療方,供我們在漫漫長夜的疫病中度日。 「記疫行動,讓愛蔓延」聚焦於傳染病在臺灣文學中的圖景,林秀蓉介紹日治時期患有肺結核的作家楊逵、鐘理和,將疾病符號化為動能,成為反抗殖民政府與帝國主義的利器。黃宗潔回顧SARS與COVID-19期間,作家如何以文字回應、見證疫情,並藉由文學連結彼此。紀大偉則回顧不同世代作家對愛滋病的描寫。梁秋虹介紹梅毒成為小說家隱喻資本主義和殖民威權的毒害之物。許宏彬回顧臺灣傳染病歷史,看似成效良好的隔離防疫政策,其實也是高壓統治的結果。醫生作家黃信恩介紹結核病的醫療知識,以及文學中的疫病和痲瘋。「憂鬱來襲,書寫自療」呈現作家筆下的瘋狂、憂鬱症與躁鬱症圖像。廖淑芳從日治臺灣小說的女瘋子談起,瘋魔的背後隱藏著被男性壓迫的痛苦。李癸雲介紹女詩人將憂鬱症的身心狀態具象化,進一步探討書寫能否療癒。李欣倫探究作家如何具象體現了憂鬱症之體感,抵抗內心風暴,甚至能理解憂鬱症餽贈的陰影之美。王浩威追索憂鬱的來源,從最早記載憂鬱的古巴比倫帝國石板到現代醫學史,帶領讀者穿梭千年,思索瘋狂。「指認創傷,修復記憶」談天災、戰爭及白色恐怖在人們身心留下不可磨滅的傷痕。許劍橋呈現作家筆下的九二一震災,造成人心的恐懼與創傷。宋玉雯評介臺灣小說家書寫的戰爭後遺症,如噩夢、失眠,譫妄和精神崩潰。朱嘉漢關注白色恐怖記憶的書寫,期望每一個傷口,都能找到適合的方式發聲。李雪莉聚焦少年工與移工的「傷」與「殤」,「殤」的恐怖不僅鍛鑄於身,更在他們飽受磨

    資料來源: 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 Google Books Amazon

    策劃單位簡介
    國立臺灣文學館
    國立臺灣文學館,設立於2003年,座落於1916年建造的古蹟「臺南州廳」,是國家級的文學專業博物館。臺文館典藏有臺灣多元族群的文學文物,並發揮研究、展示的能量,傳遞過去的豐富文學史、串聯當代的繽紛創作力。臺灣文學館也是臺灣最重要的文學政策推動機構,擔負臺灣文學外譯、國內館舍結盟、專業紙類修復、跨域媒體改編等任務。

    主編簡介
    李欣倫
    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著有論著《苦難敘事與身體隱喻:從身體感知的角度閱讀當代女作家作品》,散文則有《藥罐子》、《此身》、《以我為器》及《原來你什麼都不想要》等,《以我為器》獲2018年國際書展非小說類大獎,亦入選《文訊》「21世紀上升星座:1970後台灣作家作品評選」中二十本散文集之一,近年散文集入圍台灣文學館金典獎、Openbook年度好書,散文作品也收入年度散文選及數種散文選集中。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