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資料來源: Google Book
15
0
0
0
0

華人大補史 [電子資源]

  • 作者: 皮國立
  • 其他作者:
  • 其他題名:
    • 吃出一段近代東亞補養與科技的歷史
    • 歷史與現場 ;
  • 出版: 臺北市 : 時報文化
  • 版本:EPUB初版
  • 叢書名: 歷史與現場 ;332
  • 主題: 食療 , 健康飲食 , 文集
  • ISBN: 9786263534360 (EPUB) 、 6263534362 (EPUB) 、 9786263534353 (PDF) 、 6263534354 (PDF) 、 9786263534346 、 6263534346
  • FIND@SFXID: CGU
  • 資料類型: 電子書
  • 內容註: 資料型式 : 文字 檢索型式 : 電子書服務平台 原紙本書ISBN: 9786263534346 版權頁副題名: 吃出一段近代東亞補養與科技的歷史
  • 讀者標籤:
  • 引用連結:
  • Share:
  • 系統號: 005526662 | 機讀編目格式
  • 館藏資訊

    第一本全面梳理近代東亞世界補養文化的歷史專書 當華人傳統藥食遇上西方醫學, 一段從不知其所以然到知其所以然的全方位蛻變過程。 品嚐歷史中食物的滋味,探究補養文化的衝擊與再生 本書的焦點在於探討「補養」的歷史。臺灣街頭巷尾的飲食文化中,充滿著各種「補養」的菜色,從早期的狗肉鍋、燉鱉湯、蛇湯、十全排骨,到一九八○年代,逐漸普及全臺的羊肉爐、薑母鴨;還有青草茶、苦茶等,相信讀者對這些滋味都不陌生。由於傳統文化中藥食如一、藥食同源的發展,這些食物通常加了不少具補養功效的中草藥材於其中,而賦予一道菜色、一碗熱湯、一杯茶飲等具有防治某些疾病的功效,這樣的文化現象與背後的歷史因素值得探索。 此外,生活中諸如維他命、雞精、蜆精、提神飲料等具有補養、補精神、提升體力的飲品,即便已被「科學」二字重新包裝,但還是伴隨著傳統補養功效的話語,而成為現代的新補品,可見補養文化影響之廣泛,歷久不衰。 食補有沒有真實效用,需要專業醫師來解答,但我們可以從歷史中了解所謂被社會文化所認同之「療效」或某些「效果」,是如何透過各種歷史因素而被建構出來。二十世紀初期以來東亞各地的科學觀和中西醫匯通概念,又如何賦予這些具有補養意義的食物,一些全新的健康概念,並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閱讀本書,可讓讀者在吃下這些食物時,擁有多一份趣味與對其健康功用之省思。

    資料來源: Google Book
    延伸查詢 Google Books Amazon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