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資料來源: 三民書局
12
0
0
0
0

魂斷威尼斯 [電子資源]

  • 作者: 曼 (Mann, Thomas)
  • 其他作者:
  • 其他題名:
    • Der Tod in Venedig.
    • 經典文學
  • 出版: 新北市 : 木馬文化
  • 版本:初版
  • 叢書名: 經典文學
  • 主題: 德國小說
  • ISBN: 9789863598640
  • FIND@SFXID: CGU
  • 資料類型: 電子書
  • 內容註: 譯自: Der Tod in Venedig 附錄: 托瑪斯.曼作品年表 資料形式: 文字 檢索形式: 電子書服務平台
  • 讀者標籤:
  • 引用連結:
  • Share:
  • 系統號: 005503318 | 機讀編目格式
  • 館藏資訊

    正因為不被許可,一切充滿誘惑。陳妤(演員) 好評讚譽紀大偉(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吳明益(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陳玉慧(旅歐作家 編劇 導演) 專文推薦 世上最美情詩譯成的小說 二十世紀全球最佳百大同志小說評選榜首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托瑪斯.曼最著名的中篇小說 改編電影榮獲坎城影展25週年紀念大獎 瘟疫不曾真正消失,就像那些致命的愛。 「天、地、海仍舊浸浴在幽靈般透明的蒼白晨光中

    資料來源: 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 Google Books Amazon

    托瑪斯.曼(Thomas Mann)

    192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德國著名作家,1875年生於德國北部小鎮呂貝克,父親經商,家境小康,童年時光「幸福且受關注」。十六歲那年父親去世,一家人靠變賣父親的公司生活,他對學校課業毫無興趣,提早輟學進入火災保險公司上班,工作之餘從事寫作。後來進入慕尼黑應用技術大學選修歷史、文學等課程,當時的目標是成為記者,成年後繼承父親的遺產,成為一名自由作家。

    第一次大戰爆發後,托瑪斯.曼起初支持帝國主義發動戰爭,認為戰爭原則上是必要的;之後遭到希特勒迫害,1933年流亡瑞士,1940年移居美國加州,發表了「我所在之處,就是德國文化」的名言。逃亡中一再宣揚反戰思想,晚年致力於創作長篇小說《浮士德博士》,作為一生的懺悔。1952年托瑪斯.曼一家人回到瑞士,1955年因動脈硬化症在蘇黎世的醫院逝世,享年80歲。

    托瑪斯.曼26歲時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布頓柏魯克世家》,小說一經發行就在讀者和文學評論界引起積極的反響和共鳴,因為書中人物並非完全虛構而是真有其人其事。28年後,於1929年以此書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內容描述兩個家族橫跨四代人物的興衰,反映出資產階級的醜惡、壟斷與激烈競爭,有如德國當時的縮影。長篇重要著作包括《魔山》、《浮士德博士》,另有《魂斷威尼斯》、《馬里奧和魔術師》和《崔斯坦》等中篇小說。

    托瑪斯.曼生前未曾公開自己的同性戀傾向,婚後育有六名子女,而其中三位是公開的同志作家。在過了他的一百週年冥誕,日記出版之後,從中找到了關於他性傾向的證據。他認為同性戀是美麗的,且符合柏拉圖對話錄中所說靈魂不朽的愛情;對「少年」和同性關係的傾慕流露在他的筆記和眾多文學作品中,書中的場景與角色多來自親身經驗,其創作風格嚴謹而完美。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