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資料來源: 三民書局
5
0
0
0
0

忿恨的囚徒 : 憤怒、敵意與暴力從何而來?

  • 作者: 貝克 (Beck, Aaron T.) 著
  • 其他作者:
  • 其他題名:
    • Prisoners of hate :: the cognitive basis of anger, hostility, and violence
    • 憤怒、敵意與暴力從何而來?
    • 心靈方舟 ;
  • 出版: 新北市 : 遠足文化發行.
  • 版本:初版
  • 叢書名: 心靈方舟 ;45
  • 主題: 憎恨 , 憤怒 , 情緒管理 , 認知治療法
  • ISBN: 9786267095812 (平裝): NT$520
  • 資料類型: 圖書
  • 內容註: 參考書目: 面391-400 譯自: Prisoners of hate : the cognitive basis of anger, hostility, and violence
  • 讀者標籤:
  • 引用連結:
  • Share:
  • 系統號: 005507785 | 機讀編目格式
  • 館藏資訊

    「認知療法之父」亞倫.貝克教授經典之作探究最具破壞性的人性陰暗面,看見重新點燃善意的可能暢銷超過20年,授權7大語言版本★婚前幽默風趣,婚後輕浮花心?從佳偶到怨偶的心理轉變,如何發生?★為什麼政治光譜愈是極端的人,就愈是認為自己是正義的?★納粹德國、紅色高棉與其他種族/政治迫害暴行,都從「貼標籤」開始?家暴問題、政治分化,國族戰爭透過認知心理學的視角,看清所有暴力衝突背後的本質解開「自動化思考」的枷鎖,不做失控的「烏合之眾」!◤施暴的同時還自以為正義,當心「認知扭曲」的陷阱「認知療法之父」亞倫.貝克教授以其對「認知(行為)療法」的研究享譽全球。在本書中,貝克教授運用該療法的原理原則,進一步剖析人性陰暗面中憤怒與敵意是如何湧現,又是如何為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破壞性的後果。透過深入淺出的案例,你會發現:原來從夫妻爭執到家暴事件,到種族滅絕和國際戰爭等,所有人類社會中會出現的暴力行為,其基本構成都與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挫折反應,有著相同的認知運作模式。◤族群矛盾激化的當代,追尋和平進步願景的必讀之作除了日常生活中難免的人際衝突,隨著網路操作而愈發激化的政治與社會議題,種種仇恨現象在社群網站或新聞媒體上屢見不鮮。烏俄戰爭與新納粹問題,美國的BLM運動與各類種族歧視爭議,在在顯示這世界並不如我們所想的和平。本書運用認知心理學,剖析仇恨、敵意與暴力背後的真實動機,出版至今超過二十年,但從來不曾過時。《忿恨的囚徒》將徹底改變我們對各種形式的暴力的看法,並為解決這些關鍵問題提供一個堅實的框架!【本書特色】★「認知療法之父」將認知療法拓展到社會問題的經典鉅作★出版二十餘年,在族群分化益發激烈的當代依然切中時弊★深入淺出,援引臨床與歷史案例,感同身受更能身體力行【重新梳理認知,讓大腦不再被憤怒、敵意與仇恨綁架!】✽別人的亮眼表現,總是容易讓你感到難堪?小心大腦「敵對框架」的陷阱!(見第一章)✽面對打針的皮肉之苦,幼兒會踢打哭鬧,大人則稍感焦慮,差別在於對事件意義的解讀。(見第三章)✽伴侶詢問購物選擇或請求協助,芝麻小事卻讓我們一秒暴怒?因為我們懷抱錯誤信念而不自知。(見第五章)✽儘管有個體差異,暴力行為不盡相同,但施暴者們往往都覺得自己才是受害者。(見第八章)✽檢討性侵受害者的衣著為什麼不對?因為這種「文化迷思」只是為施暴者提供合理自身行為的藉口。(見第八章)✽最慘烈的「藍綠惡鬥」或許發生在

    資料來源: 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 Google Books Amazon

    亞倫.T.貝克(Aaron T. Beck,1921-2021)
    美國精神科醫師、賓州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名譽教授、貝克認知行為治療研究協會(Beck Institute for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的創辦人及榮譽主席,被譽為「認知(行為)療法之父」。
    身為世界知名精神醫學與認知心理學的研究者、教育家,其生涯榮獲超過十八項重要獎項與榮譽,包括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Lasker Award for Clinical Medical Research),以及來自美國國家心理衛生研究院、美國精神醫學學會、美國心理學會、美國精神病理學會的獎項。曾獲《美國心理學家》(American Psychologist)期刊評選為「塑造美國精神醫學面貌的美國人」與「有史以來最具影響力的五位心理治療師」之一。知名醫學媒體《醫景》(Medscape)評選過去一個世紀最具影響力的醫生中,貝克名列第四。
    出版有著作多本,廣獲讚譽。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