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資料來源: 三民書局
16
0
0
0
0

安倍晉三大戰略

  • 作者: 葛林 (Green, Michael J.) 著
  • 其他作者:
  • 其他題名:
    • Line of advantage :: Japan's grand strategy in the era of Abe Shinzo
    • 八旗國際 ;
  • 出版: 新北市 : 遠足文化發行.
  • 版本:初版
  • 叢書名: 八旗國際 ;19
  • 主題: 安倍晉三 (Abe, Shinzo) 1954- , 外交政策 , 國家戰略 , 地緣政治 , 日本
  • ISBN: 9786267129548 (平裝): NT$600
  • 資料類型: 圖書
  • 內容註: 譯自: Line of advantage : Japan's grand strategy in the era of Abe Shinzo
  • 讀者標籤:
  • 引用連結:
  • Share:
  • 系統號: 005502524 | 機讀編目格式
  • 館藏資訊

    美日澳印+韓國+台灣+東南亞國協=海洋民主國的大聯盟安倍晉三的海洋大戰略,如何防堵中國崛起、鞏固自由開放的印太秩序?從「擁抱戰敗」,到擺脫「失落的二十年」日本締造出海權國家的新格局既非戰前的軍國主義論,也非戰後的被動和平論,而力圖打造亞洲海洋的國際新秩序!台灣處在何種角色?是真空地帶還是關鍵地區?「台灣有事」等同於「日本有事」,也等同於「日美同盟有事」台灣人不可不知的安倍晉三大戰略!======================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不只是戰後日本任期最長的首相,可能也是對日本及亞洲影響最深遠的當代政治家。他在第二次任職首相期間(2012-2020)設計和主導推動的日本大戰略,將日本的國家利益防線從東亞大陸轉移至印度―太平洋,旨在帶領日本由傳統的陸權國家轉型為海權國家,堪稱是戰後日本的戰略大轉變,也是明治維新開國以來前所未有的大變革。美國最權威的日本研究專家,麥可・葛林在本書深入探討由安倍晉三主導的日本戰略轉型及國家變革何以出現?原因是回應中國崛起後的擴張及稱霸野心。書展全面剖析安倍大戰略的本質、歷史淵源,以及對外關係方面涉及到的中國、美國、韓國、東南亞國協、印度、澳洲等印太重要國家。葛林認為,安倍晉三時代奠定的日本大戰略,結束了戰後主流的被動依附美日安保同盟的吉田主義,重塑了日本及亞洲地區的地緣政治與國際格局,他深信,日本一旦成功,我們的世界會更加安全繁榮。■日本的戰略轉型──從陸權到海權的國家變革安倍大戰略的核心理念是什麼?要回答這個問題,得先從明治維新後的日本歷史說起。本書回顧歷史,認為自明治維新以來,日本雖有海權思想的萌芽,但整體戰略仍然以陸權思想為核心,將大陸國家(如清國、俄國)視為假想敵,因此明治戰略的建構者──山縣有朋便將日本的國家利益防線劃定在朝鮮半島。然而,透過陸權思想所建構的國家戰略很快地就成為了日本對外擴張的理由,更是二戰時期日本軍國主義的濫觴。安倍大戰略與舊時的日本戰略最根本的區別,就是以海權取代陸權思想,將海洋確立為國家利益防線的根本所在。安倍戰略的海權思想,主要來自戰後學者高坂正堯與岡崎久彥的「現實主義海洋戰略」。透過此一思維,雖然日本仍然將大陸國家(中國、俄羅斯)視為假想敵,但不再採取過往的陸地競逐模式,而是更看重海洋防線的鞏固以及與國際盟邦的連結。因此,日本如何回應中國的挑戰,並重建與美國的盟友關係,便是安倍戰略在實踐中的

    資料來源: 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 Google Books Amazon

    麥可・葛林(Michael J. Green)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等國際政策研究院博士,美國喬治城大學艾德蒙.沃爾什(Edmund A. Walsh)外交學院亞洲研究主任、當代日本政治與外交政策研究計畫主持人;澳洲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Lowy Institute)非常駐研究員;美國戰略暨國際中心(CSIS)亞洲事務資深副會長暨日本講座主任。曾於美國國防部擔任亞太事務顧問(1997-2000)以及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擔任亞洲事務主任及高級主任(2001-2005年)。 其研究涵蓋美國的亞洲太平洋地區外交及戰略政策,以及日本外交及戰略政策。著作包括《超越天意:自一七八三年以來美國亞太地區的大戰略與力量投射》(More Than Providence: Grand Strategy and American Power in the Asia Pacific Since 1783, 2017),《日本戰略:勉為其難的現實主義》(Japan's Reluctant Realism, 2001)、《美日同盟》(The U.S.-Japan Alliance, 1999)與《武裝日本》(Arming Japan, 1999)。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