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經濟學 : 從18種日常食物, 了解政府和財團不說的經濟祕密
- 作者: 張夏準 (Chang, Ha-Joon) 著
- 其他作者:
- 其他題名:
- 打破關於經濟成長、公平、自動化的種種謬誤
- Edible economics :: a hungry economist explains the world
- 從18種日常食物, 了解政府和財團不說的經濟祕密
- 從十八種日常食物, 了解政府和財團不說的經濟祕密
- Trend ;
- 出版: 臺北市 : 三采文化
- 叢書名: Trend ;79
- 主題: 總體經濟學
- ISBN: 978-957-658-949-2 (平裝): NT$450
- 資料類型: 圖書
- 內容註: 譯自: Edible economics : a hungry economist explains the world
-
讀者標籤:
- 系統號: 005506429 | 機讀編目格式
館藏資訊
當我們談論「經濟」時,究竟在談論什麼? 資本主義、自由貿易,還是發大財? 原來咬一口草莓、喝一口可樂都是經濟難題? 從18種日常食物 了解政府和財團不說的經濟祕密 繼《資本主義沒告訴你的23件事》、 《富國的糖衣》與《拚經濟》 暢銷全球200萬冊、海外授權突破30國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迪格里茲讚譽 劍橋學者張夏準再度重磅出擊 這不是一本「食物經濟學」,食物只是「開胃前菜」。經濟學者張夏準以食物為線索,證明「生產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初生產業保護論」等全都關乎食衣住行;它們不但影響人的經濟行為,更形塑了價值判斷與公共政策。 他將以歷史實證, 拆解現代經濟面貌的背後真相: ●熱帶多窮國,因為人民只想撿椰子? ●經濟小蝦米也能翻身變成大鯨魚? ●讓牛肉自由貿易,到底是誰的「自由」? ●俄羅斯航空只有雞肉餐,因為在蘇聯人人平等? ●照護工作與川菜辣椒,竟有共通點? ●炒熱香料貿易的有限責任為何走味了? ●當機器人會摘草莓,我們還有工作嗎? ●巧克力竟藏著瑞士人富裕的祕密? 全書涵括自動化、產業升級、製造業的重要性、公平貿易等切乎時下議題的經濟學概念,影響範疇論及貧富差距、社會階層、公共衛生與氣候變遷等。來到後疫情、全球救經濟的時代,面對各地政府的應變政策和新興舉措,張夏準認為「經濟公民」有必要重新認識經濟學的當代意義。 後真相時代,我們不該再被單一論點綁架, 煮出屬於自己的餐桌經濟學, 避免大企業或強國「自由」主宰我們的命運。
張夏準 Ha-Joon Chang
現於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教授經濟學,也是《衛報》專欄作家。
曾擔任劍橋大學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以及聯合國、世界銀行、亞洲發展銀行的顧問。
1992年獲得劍橋大學政治經濟學博士,開始在劍橋大學教授發展經濟學,研究領域為產業政策、發展經濟學、制度經濟學等。
他在2003年獲得繆達爾獎(Gunnar Myrdal Prize);2005年獲得列昂提夫經濟學獎(Wassily Leontief Prize),成為最年輕獲得此獎的學者。
著有《拚經濟》、《資本主義沒告訴你的23件事》、《富國的糖衣》、《踢開梯子》(暫譯自Kicking Away the Ladder)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