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18
0
0
0
0

如果不能怪罪你, 我要如何原諒你? : 從哭泣、怪罪到原諒, 真實療癒你的內在創傷

  • 作者: 沃克 (Walker, Pete) 著
  • 其他作者:
  • 其他題名:
    • The Tao of fully feeling :: harvesting forgiveness out of blame
    • 從哭泣、怪罪到原諒, 真實療癒你的內在創傷
    • 健康smile ;
  • 出版: 臺北市 : 柿子文化
  • 版本:首版
  • 叢書名: 健康smile ;84
  • 主題: 創傷後障礙症 , 心理治療
  • ISBN: 978-986-549-680-7 (平裝): NT$460
  • 資料類型: 圖書
  • 內容註: 附錄: 父母虐待與忽略的概略評估等4種 譯自: The Tao of fully feeling : harvesting forgiveness out of blame
  • 讀者標籤:
  • 引用連結:
  • Share:
  • 系統號: 005499341 | 機讀編目格式
  • 館藏資訊

    《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進階指南
    創傷療癒大師彼得‧沃克全新深度療癒力作!
    父母、心理諮商師、醫師、社工、教育工作者,
    以及每一個受過創傷和時常壓抑情緒的人都需要
    過往的傷就藏在情緒裡,
    當你從情緒的磨難中釋放出來,就能真正的獲得愛與尊重!


    本書特色
    ★來自資深心理治療師的個人掙扎體驗與20年問診的療癒經驗
    ★是情緒傷害獲得完全解脫、自由與自在的必備指南
    ★作者《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在臺銷售超過30,000本的肯定

    當一個人懂得將責任歸咎於應怪罪的地方,
    並感到憤怒和失去時,寬恕才會發生……
    情緒創傷所導致的具毀滅性的結果,是一種性格組成,其中包含著極糟糕的低自尊、無法享樂、超級負責任或超級不負責任、害怕被遺棄。
    而來自不快樂家庭的數千萬成人小孩的悲劇性結果,是他們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如何照顧自己的需求,以及如何對自己感覺良好,也不會享受親密。這千百萬人總是陷入災難性的關係、衝動行為、無情地論斷自己,並且一直尋求認可和安全感。
    所以……
    如果你習慣在面對人生諸多情況有不良情緒反應時,會怪罪與羞辱自己;
    如果你會無緣無故地感到「情緒低落」或無法解釋的焦慮,並且找不出任何原因;
    如果會為了偶發的破壞性想法和行為而苦苦掙扎……
    那麼,你的「內在小孩」可能受傷了!

    真正的自由來自真正的自我認知──
    ‧對於在童年被嚴重傷害的人來說,真心原諒父母的感覺,極少在他們以哀悼抽乾痛苦之池以前出現。然而,真正的原諒始於自我。
    ‧真正的原諒,有賴成年小孩清楚記得父母施虐和忽略的細節。
    ‧若要真心地對父母感恩,我們必須先認清童年傷害,並達到顯著的療癒。
    ‧更深度的心理健康,只存在於有情緒傷害時仍能保持自我憐憫和自我尊重的人。
    ‧創傷倖存者絕對需要哀悼,因為他們的個體性和表達性可能在童年時期就被殺死或消失了。
    ‧自我憐憫會從哀悼中誕生,並且讓我們清楚地知道,遭受惡劣對待,以及由惡劣對待引起的情緒重現,並不是我們自己造成的。

    本書所提供的實用建議將幫助你──
    ‧打破無意識的、自我破壞的習慣
    ‧復原全然感受自我情緒之能力
    ‧增進情緒智力
    ‧為失能家庭的倖存者修復情緒本質在童年時受到的傷害
    ‧以安全且具療癒性的方式,把淚水轉為自我憐憫,把憤怒轉為健康的自我保護與存活在世的安全感。

    來自讀者的真實感受
    ➢50 年來,我第一次真正高興地活著。非常感謝這本書。
    ➢這是我讀過的唯一一本完全理解人是什麼,並教導如何醒來和活著的書。
    ➢我讀過關於支持自己的最好的書!
    ➢地球上的每個人都應該擁有這本書。
    ➢這本書不僅改變了生活,而且改變了世界!
    ➢它既富有洞察力又具有變革性。很多書都是關於診斷的,但卻未能為讀者提供改變的工具,但這本書兩者兼而有之。
    ➢我確實覺得這本書是為我而寫的。
    ➢強烈推薦給任何懷疑能夠克服(情感)創傷和虐待的人。
    ➢這本書我已經讀了兩遍,目前打算讀第三遍,每次它讓我更深入地了解我的真實身份。
    ➢彼得.沃克如此準確地描述了童年創傷的情況,就好像他能讀懂我的心思一樣。他以這樣一種方式描述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不僅明確地解釋了兒童在虐待和忽視中生活的感覺,而且我認為這種方式對試圖從中恢復的人很有幫助。
    (族繁不及備載)

    如果不接納並體驗全面的人類感覺,
    我們就無法當個健康的人類。
    我們的情緒健康狀態,經常反映了我們處於各種情緒之中時,有多麼愛及尊重自己和他人。
    真正的自尊以及與他人的親密感,無論當事人的感覺體驗是愉快或不愉快,都是基於充滿愛地與自己和他人同在的能力。
    如果我們不去接觸那些比較不開心的感覺,就會被剝奪了去注意不公、虐待或忽略等狀況的根本能力。那些不能感覺到自我悲傷的人,常常不知道自己被不公地排擠了;而那些不能對虐待感受到正常的憤怒或恐懼反應的人,則經常會有受到虐待的風險。
    因此,如果我們要重新獲得愛人的天生能力,就必須先學會愛自己的各種情緒狀態。

    ☆正確認識情緒
    ‧「感覺」和「情緒」都不是那種因為被忽略就神奇消散的能量狀態,許多不必要的情緒痛苦,就是因為不釋放那些情緒能量而造成的。
    ‧當小孩不被允許體驗悲傷、憤怒、失落和挫折的感覺,他們真實的感覺就會變得神經質且扭曲;成年後,這些小孩會無意識地安排人生去重複相同的情緒壓抑。
    ‧願意全然感受情緒,將會贈與我們釋放情緒的彈性。允許自己感覺很糟,反而能化解這些感覺,並且更快恢復到良好的感覺。
    ‧更深度的心理健康,只存在於有情緒傷害時仍能保持自我憐憫和自我尊重的人。
    ‧當我們不願意去感覺情緒,就會出現情緒無意識地「發作」的風險,像是挖苦、找麻煩、慣性遲到和「忘記」承諾,都是常見的無意識憤怒表現。
    ‧我們可以學會以良性的方式處在情緒之中,可以擁有情緒而不死守它們。
    ‧我們對自己的感覺所能做,並非只有「自動壓抑」這個唯一的壞選擇。
    ‧當我們試著直接體驗自己的感覺時,最終會發現「臣服於它們」是最有效率的回應方式,而且是長期來說最不痛苦的。
    ‧哀悼是人類最有效的壓力釋放機制,是內在情緒壓力鍋的安全且健康的釋放閥。

    ☆童年創傷與原諒
    ‧對於在童年被嚴重傷害的人來說,真心原諒父母的感覺,極少在他們以哀悼抽乾痛苦之池以前出現。然而,真正的原諒始於自我。
    ‧真正的原諒,有賴成年小孩清楚記得父母施虐和忽略的細節。
    ‧若要真心地對父母感恩,我們必須先認清童年傷害,並達到顯著的療癒。
    ‧當孩子不被允許怪罪父母的壞行為時,通常會轉為責怪他人和(或)自己。
    ‧那些不被允許怪罪父母之壞行為的孩子,常常會變成無法保護自己免於虐待的成人。
    ‧怪罪的感覺可以用安全且沒有虐待性的方式表達,而我們的父母也不必在場。
    ‧若能去挑戰並推翻那些關於原諒、怪罪和情緒的虛假且具破壞性的信仰,對成年小孩是有益的。
    ‧當我們選擇原諒的方式是吞下對於父母之不公作為的憤怒時,就會落入否認的心理迷霧中。
    ‧當我們不去挑戰否認,就會繼續麻痺地被禁錮在舊傷痛裡,盲目地對自己童年的創傷與失落感到無所謂。
    ‧「不成熟的原諒」是在我們還沒有徹底體悟父母對我們的傷害有多嚴重時,就決定原諒他們。

    無論有多麼可怕又悲慘的失落經驗,
    哀悼都可以修復對人生的熱情。
    「哀悼」是自古以來人類用來表達關於受傷和失落的悲傷及憤怒的健康歷程,也是心理以自然的方式釋放我們失去所重視的人、事、物時的痛苦。哀悼對於情緒健康的必要性,就如同大小便之於生理健康,其移除心理傷害與痛苦的情緒能量,就像排泄的生理功能會移除身體中的毒素。
    創傷倖存者絕對需要哀悼,因為他們的個體性和表達性可能在童年時期就被殺死或消失了。

    ☆哀悼與童年創傷
    ‧童年時期沒有遭受長期身體虐待的人,最可能忽視自己童年所受到的不良影響。
    ‧成人之苦,大多根源於童年時期的非肉體虐待與忽略,最普遍的特徵就是「自我仇恨」,而這個仇恨最常見的焦點就是我們的感覺。
    ‧不帶羞恥地或不帶自我仇恨地全然感受童年深深的悲傷時,心會美好地渴望重拾失去的自我,並以這樣的渴望來打開心房。
    ‧哀悼的憤怒是溫暖的,特別有助於讓恐懼解凍,並溶出被恐懼冰凍的內在小孩。
    ‧有效的憤怒工作,經常自然地喚醒我們基本的自我保護本能。
    ‧長期受虐的倖存者經常出現「情緒重現」的現象。情緒重現是突然地或持續地退化到童年創傷時的情緒狀態,而這些情緒狀態是過去的恐懼、憂鬱、自我仇恨和羞恥的強烈痛苦體驗。
    ‧憤怒是解決當下情緒重現的強大工具。每當過去的恐嚇再度出現,而我們允許自己對此感到生氣,就會提醒自己,我們不再是無助的小孩,而是有力量的成人,擁有自我保護的能力。
    ‧自我憐憫會從哀悼中誕生,並且讓我們清楚地知道,遭受惡劣對待,以及由惡劣對待引起的情緒重現,並不是我們自己造成的。自我憐憫幫助我們把情緒重現詮釋為父母有錯的證明,而不是我們有錯;並且幫助我們了解,我們感到痛苦,是因為我們受傷了,而不是因為我們很差勁。
    ‧好好地哭一場所帶來的平靜,與透過放鬆技巧或冥想所得到的平靜相當不同,而是最踏實、最有身體感覺的平靜。
    ‧沒被哭出來的眼淚,以及往內的憤怒,會把恐懼與羞恥困在我們內心。而哀悼會自然地療癒這種情況。有效的哀悼會使我們從恐懼和羞恥的死亡之握中重生,從而擁有安全感和自尊感。

    ☆哀悼的歷程
    ‧哀悼要完全有效,除了哭泣之外,也必須包括「發怒」、言語抒發和感覺的歷程。
    ‧主動解決情緒痛苦,是透過哭泣、發怒和談論它。
    ‧被動解決情緒痛苦,是單純聚焦並感覺儲存在我們體內的舊傷痛。
    ‧哭泣:把自怨自哀升級為自我憐憫,療癒災難化和誇大化。
    ‧發怒:發怒會建立信心;暫時分裂到憤怒之中,有助於復原。
    ‧言語抒發:以說出或寫出痛苦的方式來釋放痛苦。
    ‧完全表達情緒:當我們同時哭泣又發怒又言語宣洩時,對於過去有最強大的療癒力。
    ‧感受情緒:允許倖存者以靜態方式處理童年痛苦的哀悼歷程,刻意地鬆懈抗拒並聚焦在痛苦上,於是痛苦可以通過並離開身體。

    ☆哀悼帶來的禮物
    ‧重拾童年之失落
    ‧在哀悼中復原的情緒,會加強意向性
    ‧哀悼會喚醒自我憐憫
    ‧哀悼會增強自我保護的本能
    ‧哀悼能安撫情緒重現的情況
    ‧哀悼會減少身體化
    ‧哀悼會開啟通往平靜和解脫的大門
    ‧哀悼會修復能夠去愛的心
    ‧哀悼會減少否認和貶低的情況
    ‧哀悼會除去恐懼和羞恥

    從沒感覺到悲傷的人,無法知道喜樂;
    不曾憤怒的人,絕少感覺到真誠的愛;
    一直在逃離恐懼的人,從未發現自己的勇氣;
    那些拒絕感覺「怪罪」的人,從未真正原諒他人。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延伸查詢 Google Books Amazon

    彼得.沃克(Pete Walker)
    彼得.沃克是位於美國加州柏克萊市的資深心理治療師,具有諮商心理學與社會工作的雙學位,從事心理諮商與治療、教學、寫作已超過三十五年,並且擔任治療師督導超過二十年,專長是協助受到童年創傷的成人,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是其中一個特長領域。
    想多了解彼得‧沃克,請至他的網站:pete-walker.com。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