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的憂鬱 波特萊爾 孤獨的說明書, 寂寞的指南針 / [電子資源] :
館藏資訊
影響蘭波、芥川龍之介、太宰治、T.S.艾略特的偉大詩人, ――波特萊爾風靡全球的曠世鉅作!★ 全書收錄50首散文詩,與《惡之華》齊名,並列波特萊爾暢銷代表作。★ 譯者胡小躍榮獲法國文化部「文藝騎士」殊榮,全新權威中譯本。★ 全世界第一本探討現代都市人獨有「疏離感」的散文詩傑作。★ 「豆瓣讀書網」讀者爆棚推薦!勇奪好評8.2分!(滿分9分) 「做個有用的人,我一直覺得這很可惡。」――波特萊爾
夏爾.皮耶.波特萊爾(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 1821~1867)
波特萊爾是十九世紀法國著名詩人及藝術評論家。他於1821年出生於巴黎,是一位畫家的兒子。他幼年喪父、母親再嫁,因愛母至深,母親的再嫁使他對世界懷著反叛及怨恨。先父的遺產更使他得以過著豪華、頹廢、隨心所欲的奢侈生活。所有的瓊漿佳餚、華服美女及鴉片迷藥,都在他創作的詩歌中畫出了奇異的蒼白的色彩。最後他貧病交迫、抑鬱而終,得年46歲。
波特萊爾最早的作品是兩本藝術評論著作《一八四五年的沙龍》和《一八四六年的沙龍》。在這之後,他翻譯了許多愛倫.坡的作品。波特萊爾是法國象徵主義和散文詩的先驅,更影響了後世的蘭波和馬拉美等人。1857年,他最著名的詩集《惡之華》(Les fleurs du mal)引起了社會衛道者的強烈反感,當時正處於浪漫主義末期,一些公認的主題在創作上已顯疲乏,多數詩人在那塊擁擠的土地上死守陣地,鮮有大膽創新者出現。波特萊爾堅信「美不應該受到束縛,善並不等於美,美同樣存在於惡與醜之中」,評論界驚恐地稱呼他為「惡魔詩人」,卻也因此奠定了他在詩壇上的不朽地位。
在《惡之華》之後,波特萊爾出版了《巴黎的憂鬱》(即本書),首創「散文詩」體裁之稱,企圖表達「一種詩意的散文,沒有節奏和韻腳的音樂」,後成為風靡全球的曠世鉅作,與《惡之華》並列波特萊爾的最高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