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艾略特詩的藝術 "The Wast Land" and the poetic art of T.S. Eliot / [電子資源] =
- 作者: 葉維廉
- 其他作者:
- 其他題名:
- "The Wast Land" and the poetic art of T.S. Eliot
- 荒原艾略特詩的藝術
- 現代主義文學論叢 ;
- 出版: 臺北市 :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出版 :國立臺灣大學發行
- 版本:初版
- 叢書名: 現代主義文學論叢 ;27
- 主題: 艾略特 (Eliot, T. S. (Thomas Stearns), 1888-1965) , 學術思想 , 詩評
- ISBN: 9789863502807 、 9863502804
- FIND@SFXID: CGU
- 資料類型: 電子書
- 內容註: 參考書目: 面211-219 資料型式 : 文字 檢索型式 : 電子書服務平台 附錄: 英/中譯名對照
-
讀者標籤:
- 系統號: 005475129 | 機讀編目格式
館藏資訊
四月是最殘酷的月份,迸生著
紫丁香,從死沉沉的地土,雜混著
記憶和欲望,鼓動著
呆鈍的根鬚,以春天的雨絲……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英國詩人艾略特(T. S. Eliot, 1888-1965),以春天振奮律動的音樂,引帶我們瞻望的行進中,因著潛藏的幾乎是爆炸性的反諷意味,而捲入只能是步步猶疑的期望,來開啟讀者深入的探尋,衍生出434行的《荒原》,從〈死人的殯葬〉、〈一局棋戲〉、〈火誡〉、〈水淹之死〉到〈雷聲的預言〉共五章節,滿載著神話、歷史、哲學、宗教的意象與音節,夾以倫敦方言,描繪出當代人性的荒蕪與困境,教人讀來無窮玩味。
《荒原》的意義層疊深邃,是龐大的交響樂,是包羅萬象的巨幅壁畫。有人形容它對詩歌的影響,猶如畢卡索之於立體主義(cubism)。誠然,《荒原》是艾略特的代表詩作,至今仍具有英美詩歌史上重量級的地位,其對靈魂的震盪,在西方仍在進行。
葉維廉
葉維廉是活躍在亞美兩洲臺港大陸三地的雙語詩人,翻譯家,詩學美學理論家,對比較文學、比較詩學有突破性的貢獻。1937年生於廣東中山,先後畢業於臺大外文系、師大英語研究所,並獲艾荷華大學美學碩士及普林斯頓大學 比較文學博士。早期詩作〈賦格〉、〈降臨〉及〈荒原〉(翻譯)等曾對香港和臺灣的中生代發生過不少的影響,在臺灣讀書時為《現代文學》及《創世紀》成員,以現代詩及現代詩論崛起,並數度獲獎,包括教育部文學獎及入選十大傑出詩人。
葉氏詩作、理論、翻譯著作五十餘種,重要的有《賦格》、《三十年詩》、《比較詩學》、《歷史.傳釋.美學》、《解讀現代.後現代》、《中國詩學》、《道家美學與西方文化》,以及Ezra Pound’s Cathay, Hiding the Universe: Poems of Wang Wei, Chinese Poetry: Major Modes and Genres等。近十年來,臺灣、大陸相繼展出他的手稿,並數度為他的理論和詩作舉辦國際性研討會。鑒於他的重要貢獻,2005年加州大學授予卓越教授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