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潮島航 : 一群海人的藍色曠野巡禮 = Beyond the blue : kuroshio's voyage
館藏資訊
────「海好嗎?」────吳明益×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寫給下個世代的藍色國土備忘錄一趟融合了科學家之眼、文學家之筆,以及航海家氣魄的島航壯遊。【隨書贈『黑潮島航計畫』書衣海報】海要好,我們才會一起好!成為槳,這就出發遶島~~一群海人與浪共舞的福爾摩沙海岸巡禮,守護藍色國土!!「會勇敢出海的不是『勇士』,而是『普通人』。 唯有普通人像相手蟹那樣降海繁殖的群體意志,才能創造『怎麼可能』的大規模遷徙。」
吳明益
現任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有時寫作、畫圖、攝影、旅行、談論文學,副業是文學研究。
著有散文集《迷蝶誌》、《蝶道》、《家離水邊那麼近》、《浮光》;短篇小說集《本日公休》、《虎爺》、《天橋上的魔術師》、《苦雨之地》,長篇小說《睡眠的航線》、《複眼人》、《單車失竊記》,論文「以書寫解放自然系列」三冊。曾六度獲《中國時報》「開卷」年度十大好書,《Time Out Beijing》「百年來最佳中文小說」、《亞洲週刊》年度十大中文小說、臺北國際書展小說大獎、臺灣文學獎圖書類長篇小說金典獎、金鼎獎年度最佳圖書等。
作品譯為多國語言,並獲法國島嶼文學獎小說獎(PRIX DU LIVRE INSULAIRE)、日本本屋大賞翻譯類第三名,並入圍曼布克國際獎(Man Booker International Prize)、法國愛彌爾•吉美亞洲文學獎(Prix Émile Guimet de littérature asiatique)。
張卉君
來自山城埔里,然後愛上海洋;別名「洪亮」晃蕩於東岸黑潮。
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碩士,現任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海上鯨豚解說員。曾任美濃愛鄉協進會生態聚落文化研究員、莫拉克災後獨立報導人;曾獲葉紅全球華人女性詩獎、花蓮文學獎、全國學生文學獎、海洋文學獎、鳳凰樹文學獎等獎項,並著有《黑潮洶湧》、《台灣不是孤單的存在》、《記憶重建:莫拉克新開災誌》等書。
陳冠榮
東華大學中文所畢業,研究專長為甲骨文。喜歡書寫、拍照、聽故事,因緣際會成為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的解說員以及蘇帆海洋文化藝術基金會的志工教練,現為東華大學兼任講師。參與部分編採、攝影提供,著作有《遇見花小香:來自深海的親善大使》、《海有.島人》、《台灣不是孤單的存在—黑潮、攝影、歲時曆》、《海的未來不是夢》、《黑潮漂流》等書。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黑潮」,一道由南往北流經臺灣東部的北赤道洋流,造就豐富的海洋生機,象徵臺灣永不止息的生命力。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Kuroshio Ocean Education Foundation,KOEF)於1998年成立,為臺灣第一個以「海洋」為內涵的非政府非營利環境組織,最初以鯨豚調查任務為開端,多年來以「關懷臺灣海洋環境、生態與文化」為核心理念,耕耘海洋議題、環境教育與科學調查,期待透過各類型海洋環境教育傳達並實踐保育理念,讓海島子民們親近、認識,進而守護環抱我們的美麗海洋。
黑潮關心環境
針對海岸廢棄物,黑潮與國際組織合作共同關心海洋垃圾汙染議題,於2000年引進美國ICC「海廢監測辦法」,長期透過淨灘與記錄垃圾種類數量,瞭解臺灣海岸垃圾問題。於2018年發起「遶島行動」,建立第一筆全臺海域塑膠微粒檢測資料。
黑潮關注海洋生物
黑潮發起「花紋海豚個體辨識(Photo-ID)研究計畫」,進行鯨豚生態調查以瞭解其族群分布樣態;更為鯨豚權益發聲,關注海洋動物野外捕捉、圈養、展示、表演等議題。
黑潮在乎人
從依附大海的生活角度出發,黑潮出版多本漁業紀事與鯨豚紀錄之書籍與繪本,辦理「海上觀察解說營」培育花蓮港賞鯨解說人才,透過營隊、講座、影展、展演、小旅行等多元形式,分享臺灣迷人的海洋文化。
黑潮島航團隊
船長 江文龍
航管 陳惠芳
計畫總籌 張卉君(洪亮)
研究組
水下聲音:余欣怡、林思瑩
塑膠微粒:温珮珍(小八)
溶氧:陳冠榮
海漂目視:廖君珮、邱靖淳、陳彥翎
攝影組
攝影(水下、空拍):金磊、陳玟樺(Zola)、張信儒
DV:林泓旭、林東良
紀錄片:簡毓群
紀錄專題 公共電視《我們的島》/陳慶鍾(小鍾)
醫務組 甘秋素(阿甘)、徐子恒
作家 吳明益
畫家 王傑
地勤組(陸地) 黃世潔、李怡萱(大萱)、盧怡安、歐陽夢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