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資料來源: Google Book
4
0
0
0
0

長春餓殍戰 中國國共內戰最慘烈的圍困, 1947.11.4-1948.10.19 / [電子資源] :

  • 作者: 杜斌
  • 其他作者:
  • 其他題名:
    • 中國國共內戰最慘烈的圍困, 1947.11.4-1948.10.19
  • 出版: 臺中市 : 白象文化
  • 主題: 國共內戰 , 民國史
  • ISBN: 9789863582748 、 9863582743
  • FIND@SFXID: CGU
  • 資料類型: 電子書
  • 內容註: 含參考書目 資料型式 : 文字 檢索型式 : 電子書服務平台 2018年初版三刷
  • 讀者標籤:
  • 引用連結:
  • Share:
  • 系統號: 005443258 | 機讀編目格式
  • 館藏資訊

    歷時10年,在艱困的政治環境中,蒐集各類珍貴史料、訪談倖存者與相關回憶錄,完成全球第一本完整記錄國共內戰中「長春圍困」的始末。 ◎收錄倖存者照片與相關史料文件,以「編日史」方式,逐日來展示餓殍戰造成的城外屍橫遍野和城內餓殍遍地,以及萬籟俱寂的無人區。 「『我們接到軍令是:他們(難民)是敵人,他們必須死。』」 ——Andrew Jacobs 《紐約時報》 2009年10月1日 毛澤東欲奪取長春作為中共與中華民國政府對峙的首都,林彪以人禁出、糧禁入的餓殍戰術,圍困350天,一座至少63萬人的城市,僅剩下17萬人。 中共在長春引爆了餓殍原子彈。數十萬生靈好像從未在人間存在過一樣。 本書作者歷時10年苦蒐相關史料並進行爬梳,與此同時,還四處探訪死裡逃生的倖存者。在極其嚴酷的政治環境下,完成了毋庸置疑是第一本最逼近困餓長春的殘暴真相的紀實書,也是一本哀悼與悲痛之書。 為抵達歷史現場與還原戰爭細節,作者使用國共兩軍的機密電文與作戰會議的秘密講話、中共公開與內部的出版物、軍方的陣中日誌與內部資料、未能寄達的國軍官兵家書、國共雙方親歷者的備忘錄、倖存難民的回憶錄與證言、國共與民間報刊在中華民國時期的新聞報導等方面的見證史料,以嚴謹且客觀的敘述,來審視這場血腥內戰的全過程,以及餓殍戰術是如何策動、部署、指揮和具體實施的,又是如何將數十萬清白無辜的難民變成餓殍的。 作者遵循「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的原則,以「編日史」方式,逐日來展示餓殍戰造成的城外屍橫遍野和城內餓殍遍地,以及萬籟俱寂的無人區。 地球和食人者的胃是餓殍的墳墓。 「參加圍困長春的共匪部隊,是由東北共匪國際部隊混合編成的。在長春西北方面……是蒙古騎兵,這些蒙騎部隊具有一種原始的殺人獸性……長春正南方向……是韓共的獨立師……經過一番共匪的民族離間的政治訓練,對於中國人民都持有偏頗的嫉仇觀念。……這些異族部隊,對於困死餓死中國人民的政策,執行的特別嚴厲,更特別徹底,任憑你怎樣的哀懇,是絲毫不會換來他們的同情的。」 ——范叔寒,天津《益世報》,1948年9月16日 「八里堡便處在我軍陣地的前沿。我軍的火力控制了村莊的大部分,而在村莊的另一端即滿布著敵人的地堡工事……我走進了這個人間地獄。……每斤人肉賣價250萬元,是所有能吃的食物中最便宜的一種。許多父母吃了自己的孩子。」 ——關寄晨,中共《東北日報》,1948年9月21日 「有一個男子在不聲不響地啃著人骨頭,眼珠注視著倒下的女子,一心一意地啃著骨頭,又長又大的骨頭。」 ——日本倖存者遠藤譽 「長春解放的第二天,我坐著吉普車沿著長春市轉了一圈,我的車沒法起步了。走一走,我的通訊員就得跳下去,把死屍拖到一邊。再走走,再跳,把死屍拖到一邊。」 ——圍城高級指揮員、中共東北野戰軍獨立第八師政委鄒衍 「我爹和我弟弟在幾個月前就餓死了,狗都把遺體叼走了。我媽享受的待遇是最好的了,她被國民黨軍埋起來了,到解放後,被解放軍扒出來,弄去燒了。」 ——長春倖存者范傳華

    資料來源: Google Book
    延伸查詢 Google Books Amazon

    杜斌
    1972年3月1日生於山東郯城。攝影師、作家和紀錄片製作人。曾為中國記者和《紐約時報》簽約攝影師。新聞作品發表在美國《紐約時報》、《時代》雜誌、英國《衛報》、德國《明星》畫報等西方主流媒體。生活和工作在北京。據北京秘密警察稱,他被中共高層官員視為「一個專門挖政府瘡疤的人」。

    作品
    《上訪者:中國以法治國下倖存的活化石》
    《上海 骷髏地》
    《北京的鬼》
    《牙刷:紅色星球上人類最後的進化》
    《毛主席的煉獄》
    《艾神:反叛藝術家艾未未的維權傳記》
    《毛澤東的人肉政權》
    《天安門屠殺》
    《陰道昏迷:馬三家女子勞教所的酷刑倖存者證詞》
    《馬三家咆哮:從東半球到西半球的墓誌銘》
    《冤鬼:地球中心帝國的上訪人》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