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資訊
台灣「鄉土文學論戰」發生於一九七七年四月至一九七八年初,是一場以「文學」之名展開的意識形態論戰,也是台灣境內第二次以「鄉土」之名展開的意識形態鬥爭。發生於一九三○年代的「鄉土文學論戰」,其「鄉土」所指涉的是殖民地台灣、其所欲鬥爭的對象是日本殖民政權。發生於一九七七年的「鄉土文學論戰」,則是以「反帝」、「反資」以及「民族主義」為核,向反共親美的國民黨政權進行挑戰。本書收錄文章是以一九七七年的「鄉土文
王智明
加州大學聖塔克魯茲校區文學博士。現任台灣中研院歐美所副研究員,清華大學人社系與交通大學社文所合聘副教授。研究領域為亞裔美國文學、文化研究以及學術建制與思想史。著有專書Transpacific Articulations: Student Migration and the Remaking of Asian America(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13);編有Precarious Belongings: Affect and Nationalism (London: Rowman and Littlefield International, 2017)出版。目前正在進行關於外文學門學術建制與思想史的相關研究。
林麗雲
法國巴黎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EHESS)人類學博士研究,現任台灣交通大學亞太/文化研究室研究員。譯有非洲小說《阿拉不是一定要》、《等待野獸投票》等。2013年起參與「台灣戰後左翼運動口述史研究調查──以陳映真為線索」的多年期研究工作。著有:《尋畫:吳耀忠的畫作、朋友與左翼精神》(2012)。
徐秀慧
淡江大學中文系碩士、清華大學中文系博士,現任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台灣文學所副教授。研究專長為戰後初台灣文學、左翼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以及近代文藝思潮,曾獲文建會「現代文學研究論文獎助」。出版有《戰後初期台灣的文化場域與文學思潮(1945─1949)》、《跨際的臺灣文學研究──鄉土、左翼與現代性的反思》。
任佑卿
韓國延世大學中文系博士,現任韓國成均館大學東亞學術院教授。研究領域為東亞的國族主義與性別研究,目前正在進行關於日軍慰安婦問題與中國抗美援朝時期國民動員的研究。著有專書《現代中國之國族敘事與性別》;編有《冷戰亞洲的誕生:新中國與韓戰》、《流動的亞洲:後冷戰與建交之文化政治》;譯有戴厚英小說《詩人之死》、張愛玲小說《赤地之戀》、賀照田論文集《當代中國的思想無意識》等。